卻現在南陽一個袁術,一個呂布,此二人之政能、謀略,於天下諸侯之中,那都是排在末流的,郭汜亦然,這三人湊到一處,無論如何也稱不上“英雄”、“豪杰”,程嘉此話明顯是反諷,帳中眾人俱笑。
細細品來,程嘉這話說的還真是有不錯,南陽現在可稱是一個失敗者集中地了。
荀貞亦笑,事情已經問清,便示意宣康將李暹、李利帶出。
李暹、李利從頭到尾,直到現在,沒有得到荀貞饒其二人性命的承諾,實在不知荀貞何意,疑心荀貞還要把他倆送給劉協,都是死死地抓住地上的毛毯,不肯出去,伏拜在地,哀求不已。荀貞不作理會,他二人最終還是被甲士拖拽押出。
兩人雖罪大惡極,然苦苦哀求之狀,亦不免令人惻然。
程嘉嘆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這天晚上,荀貞再次破例,擺下酒宴,為辛璦、張飛兩人洗塵兼慶功,與他兩人飲了數杯。
次日,由陳儀把荀貞給辛璦、張飛請功,同時匯報李傕已死、郭汜被袁術迎入南陽的上表,和李暹、李利二人俱送去給劉協。
留段煨、賈詡,包括留張繡活命,都是有用處的,這李暹、李利兩個,若是留下,一則用處不大,二來他兩人深為劉協痛恨,還會引劉協不滿,所以這二人無論如何也是不能留用的。
陳儀將上表和李暹、李利送到董承營,回來向荀貞復命,說道“明公,圣上降旨,明天處斬李暹、李利,凡無事文武皆可往觀斬,并口諭令處斬后,立高桿於轅門,懸二賊首級示眾。”
看來劉協對李暹、李利的痛恨程度,還超出了荀貞的意料。
不止處斬的時候,叫官吏們去看,并且殺了后,還要懸首示眾,非是極其痛恨,身為天子,劉協斷然不會這么做的。
劉協旨中說的雖是“無事官吏皆可往觀斬”,但誰能不明白他的意思擺明了,是要求在長安的官吏們都去觀斬,以泄其恨。因是到了第二天處斬之時,除了公卿大臣等位尊高者外,不管有事沒事,著實是有大批的官吏、軍將前至董承營外觀之。
荀貞當然是不會去看這種事情的,但他營中和孫策營中各頗有不少將士去看。
卻也不是因為劉協的這道圣旨,諸將前去觀看,主要是因為李暹、李利到底乃李傕帳下的得力悍將,名聲不小,鴻門亭一戰,彼此且還是交鋒的對手,對其二人之勇,荀貞、孫策營中將士也都是頗為知曉,於今二人被殺,且是劉協親下旨命殺,自會有好奇之人要去瞧上一瞧。
董承營外,文官、武將觀者如睹。
午時前后,李暹、李利被推出營外,帶上臨時建起的行刑臺。
鐘繇奉旨監斬,他展開圣旨,將劉協處死二人的旨意,大聲地念了一遍,內中說辭,未提李暹強迫劉協去李傕營中這些事,只說此二賊為非作歹,罪不可赦。
圣旨念完,便使李暹、李利二人跪下,劊子手舉刀揮落,兩個帶著凝固驚恐表情的人頭滾落臺上上,鮮血噴箭染紅了大半個臺面,又有軍吏上前,撿起這兩個人頭,麻利的分別綁在兩個高桿上,將高桿豎在了董承營的轅門兩側。
昨天略和劉協提了下移駕之事,算是初步試探了下劉協的意思,劉協盡管沒有反對,但也沒有作出決定,說是茲事重大,須得聽聽楊彪等的意見,鐘繇尋思著今天再與劉協說一說此事,沒有心思多留,等到諸事辦畢,就匆匆離去。
前來觀斬的數百官吏、軍將或仍聚在臺下,或去到高桿前頭,議論了會兒,逐漸散去。
散去的人中,數將簇擁一人,正是劉備,簇擁他的那幾將則是卓膺等。
劉備走兩步,回頭顧視了下那懸於高桿之上,微微搖晃的兩個首級,又走兩步,再次回首,不過這一次看的不是那兩個人頭,而是董承營戒備森嚴的轅門,又行幾步,三次回首,看的仍是轅門,直到行至拴在遠處的他的坐騎旁邊,翻身上馬,將打馬而走之際,還又一次回首,依然看的是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