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接口說道“明公,蓋亦是此見。圣上將移駕到潁川,明公既在豫州的名望不如鎮東,我等又是客軍之身,這豫州,遲早會為鎮東所有。豫州已不宜留,非得及早另謀出路不可。以討呂布為由,先取江夏,繼而或南下收荊全州,或渡江而得揚州,然后安撫士民,收攬賢才,秣馬厲兵,坐待天下之變,再做謀劃,此乃上策是也。”
所謂“坐待天下之變”,黃蓋沒有把話講清楚,但孫策、程普皆知其所意指。
於今天下,固然割據諸多,可是最強的諸侯,隨著公孫瓚的落敗將亡、曹操的丟失兗州、李傕郭汜等涼州集團的已然敗亡,現在已是只有荀貞和袁紹兩個。
明眼人皆可料到,荀貞、袁紹早晚定有一戰。
“天下之變”,指的就是荀貞和袁紹這兩大最強勢力的最后決戰。
等到他兩方決戰之時,若是孫策已經據有荊揚,或至少已占揚州,則就完全可以趁此之變,而再為他們這個小軍事集團的下一步發展謀劃相應之對策。
如果荀貞、袁紹兩方有一方得到速勝,自度,不可與敵,那便依附之,不失公侯之貴。
而如果其兩方陷入僵持,則轉圜其間,王霸之業,未必不可造之。
一邊是荀貞對他的恩情,點點滴滴,不可忘之。
一邊是個人的建功立業,以及帶領家族走上頂峰的誘惑。
年輕的孫策,一時猶豫難定,最終,他說道“且先迎了圣上移駕潁川,回到汝南以后,見到長史,我再把桓先生招來,吾等就此再做細議。”
劉備當日來見過孫策,次日與陳儀提前還潁川。
又次日,常朝之日,荀貞上表,請求劉協移駕潁川,劉協允之。
移駕的圣旨下達,后宮、百官、駐軍皆開始做準備。
戲志才等人無不大喜,卻荀貞安然如常。
這天晚上,鄒氏實在忍不住了,遂問他說道“圣上已許移駕,賤妾聞諸將歡喜,卻將軍為何無有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