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離開長安,回太原的時候是獨自一人匆忙率軍離開的,沒有與王邑同行,王邑仍留在長安,因此劉協此次移駕潁川,他亦跟隨在護駕的隊伍中。
出關中,入到弘農郡,四月末這天,到了華陰縣,王邑拜辭劉協,北上還河東郡去。
為酬王邑的勤王之功,先已詔拜他為宣義將軍,封關內侯,他這趟勤王,亦可算是滿載而歸。
——關內侯者,與列侯都是源出自秦的二十等爵制,這兩種爵位,是二十等爵中最高的兩個,其余諸等爵早同廢棄,唯有此二等爵,或言之,唯有此兩種尚保有封建遺風的爵位尚留用至今。“列侯”,原稱徹侯,為避漢武帝劉徹之名諱而改為通侯,又叫列侯。兩種爵位相比,列侯比關內侯為高。關內侯,顧名思義,在關內的侯,被拜此爵位者,於前漢時,通常都是居住長安都城,大多只是榮銜,沒有封地,只有少數會有封邑。前漢之時,列侯沒有等級之差,入到本朝以后,列侯被細分作了三種,即縣侯、鄉侯、亭侯,此三等侯都有封邑,區別是封邑的大小、封邑內的戶口多少不同,從名號可以看出,縣侯高於鄉侯,鄉侯高於亭侯,通過來講,封邑內的戶口數量也是三級遞減,但在少數情況下,下一級封邑內的戶口數量,會比上一級封邑的戶口數量多。比如有的鄉,可能是偏遠之地,民口稀少,而有的亭卻是處在富庶之地,遂雖只轄地十里方圓,然境內的民口人數卻比偏遠異鄉的人口還要為多。
這些且也不必多提。
只需再多說一句,王邑被拜為了關內侯,曹操此次勤王的功勞,怎么說也比他大,因而曹操也得了朝廷的封侯。就在那道拜他為后將軍的詔書中,同時也拜他為侯,拜的是個亭侯。
若按曹操自述之平生志愿,在他死后,希望能在其墓碑上題道: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現在他既為后將軍,又得封為侯,卻是已經超出了他的希望之目標。
自長安到華陰,約三百來里地,共走了十天,這十天里,荀貞一有閑暇,就會請王邑來見,前后總計見了三四面,次數不算很多,但比起此前,兩人間的關系卻是熟絡了許多。
在華陰縣,駐蹕停歇了兩天,楊彪家在華陰,趁此功夫,劉協特地允他回家中去看上一看,并叫他舉其族中的年輕俊彥一人,入朝拜為郎。
停駐在華陰的這兩天中,也不是僅僅歇息,荀貞沒閑著,辦了兩件事。
一件是請得朝廷詔令,正式命令段煨率部駐守華陰。
弘農一戰,段煨損兵折將,其所部之部曲存者不多,只剩下了千余,不到兩千步騎。這點兵馬顯是不足以為潁川、洛陽看守西面的門戶,防御關中的軍閥出關侵擾,故此荀貞選了陳到及其所部,令之亦駐留華陰,為段煨之副將。——朝廷前酬功,已詔拜陳到為中郎將。
另一件為請得了劉協的同意,朝廷各下了一道旨給鄴縣的袁紹和河內的張揚,令他兩人到洛陽覲見;及下旨給襄陽的劉表、南陽的袁術、江夏的呂布等,令之到潁川覲見。
兩天后,隊伍繼續啟程,復行兩天,行約六十余里,到至弘農郡的郡治弘農縣,在弘農縣又停了一天,時已入五月。
今年是閏年,五月相當於平時的六月,已是季夏時節,早在從長安出發時,天氣就已甚是炎熱。連著行路小半個月,劉協整日悶坐車中,雖有沿途豪族,如弘農楊氏等貢獻的冰塊等物取涼,可那冰塊聊勝於無罷了,從早到晚,汗流浹背,早就吃不消了,可顧忌帝王的尊嚴,也沒法像從行的軍中諸將一樣,借機馳馬游獵,透透風,歇息的這一天,仍是只能留在營中。說來劉協做的這個皇帝,除了擔驚受怕、吃苦受罪,幾年來,基本沒甚享受,也真是無趣。
於弘農縣停留的這一天,按荀貞等之前的議定,留徐榮率其本部駐守弘農縣。河東的王邑不足為慮,但考慮到曹操是個善用兵的,為充實徐榮所部的實力,荀貞把陳午和張飛兩部也留在了弘農縣。——徐榮、陳午、張飛和陳到等有功將士,是同一批被朝廷封賞的,徐榮被拜為了鎮西將軍,封關內侯;陳午和陳到一樣,亦被拜為了中郎將,張飛則被拜為了騎都尉。
整個的弘農郡,段煨、陳到、陳午、張飛等各部兵馬,統一由徐榮節制。
離開弘農,繼往東行,行二百余里,快到五月中旬,出函谷關,到了河南尹界。
張纮、荀衍和任峻等河南尹郡府的大吏們,以及洛陽諸縣的長吏齊聚郡界,迎候劉協已久。
張纮、荀衍已經得到了朝廷詔拜的令旨,張纮被拜為了河南尹,荀衍被拜為河南都尉。他們現已是正兒八經的朝廷所任的河南尹的地方長吏了。畢竟劉協的車駕到了河南尹后,張纮等肯定是會迎接他,如果到那個時候,張纮等還沒有得到朝廷的詔拜,未免有些尷尬,故此給他們的詔書是提前下達的。
張纮、荀衍、任峻等人,劉協和他們此前并不相識,甚至連他們的名字,劉協都沒怎么聽說過,見面后,張纮諸人又都恪守臣禮,一言一行皆規規矩矩,劉協有問,乃才有答,無問就無答,劉協與他們說了幾句,慰勞過他們牧守河南尹的辛勞后,竟是沒什么再和他們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