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以荀彧上表中的內容,最得劉協之心。
荀彧在上書中認為,楊彪上表中所提出之“如若屯田,恐驚擾百姓”,實是管中窺豹,以蠡測海,只見一斑、未見全局,只見眼前、未見長遠。
他在上書中指出:如果不在許縣屯田,那么潁川的這些駐軍,他們的日常所需,就得由潁川郡的百姓和附近陳留、汝南郡的百姓來承擔,首先,這對三郡百姓,會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尤其對本郡的潁川百姓,負擔會更大;其次,眾所周知,糧秣轉輸,在路上的消耗很大,而從陳留、汝南調集的軍糧又非得經過轉輸不可,則在路上的消耗,等於是加大了百姓的負擔。
可相反,如果在許縣進行屯田的話,那么等到屯田有了收成,最多也就是一年,即明年的時候,潁川駐軍所需的糧秣,就完全可以從屯田中來,而不再由潁川的百姓或者陳留、汝南的百姓來供給負擔。
不僅如此,不但潁川駐軍的日常所用糧秣可由屯田供應,屯田如有多的產出,還可以供應天子和朝臣的一干日常用度,甚至若是再多,還可以存儲入庫,等到災荒之際,用之賑濟百姓。
荀彧認為,楊彪之所見,只看到了一點點的近弊,沒有看到實際上進行屯田才是長遠有利,才是真正地減輕百姓的負擔;又同時,荀貞打算用來在許縣屯田的勞力,有的原先是黃巾降卒,有的原先是流民,一來,他們都是劉協的子民,通過屯田,把他們安置下來,可以體現劉協的愛民之心,二來,并還可以因使他們有了土地耕種,消除他們本可能會造成的些隱患。
這道上書中提到的支持屯田的幾個理由,可謂是有理有據,長遠之見。
劉協覽罷,極是欣賞,與鐘繇說道:“車騎前表荀彧為吏曹上書之時,稱他清識有度,棟梁之材。朕觀其此表,辭語通達,洞見曉徹,車騎誠有識人之明也!朕又聞兗州刺史荀攸,亦是名聲遠播,有治政之才,再加上故司空荀爽等,荀氏族中,真是人才輩出!國有穎陰荀族,朝有車騎荀公,此國之幸也,朝之幸也,朕之幸也!”
鐘繇說道:“臣與荀彧、荀攸故識,其叔侄兩人確乎有經世之才。”問劉協,說道,“臣敢問之,陛下對屯田的意見可否已定?”
劉協說道:“荀彧此道上書有理有據,情義并茂,朕當采納。”
朝中諸臣本來就大多支持屯田,或者至少沉默,不反對屯田,劉協的主意一定下,屯田此措便再無阻礙,得到了朝中的通過。兩天后,旨意行成,詔書遂即頒下。
荀貞立刻傳檄陳登,把劃撥屯田用地此任正式下給了他,叫他現在就著手了解許縣的具體耕地情況,最晚秋收之后,便開始此項工作的進行,并要趕在冬小麥種植前,將此工作完成;又給負責徐州、兗州軍民兩屯的江禽、棗祗分別傳檄,叫他兩人各調軍屯、民屯的兵、民若干,亦是最晚等到秋收結束,就遣來許縣;又給張昭、荀攸傳檄,令他兩人籌備糧種、耕牛、農具等物,也是至遲到秋收后,須得便籌集完畢,送許縣來。
隨后,荀貞再次上表劉協,推舉棗祗出任負責許縣屯田事宜的長吏。
劉協準之,任命棗祗的詔書隨之下達,送往徐州。
林林總總,諸多事務且亦不必細說。
卻正熱火朝天,忙著屯田此事之際,遠在華陰縣的段煨往朝中上了道書。
書中提出了一個奏請,請朝中封荀貞為大將軍。
此訊傳出,頓時惹得一人,勃然大怒。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三國之最風流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