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齊大喜過望,在他們看來,這簡直是連老天爺都在幫自己呀。
宋齊軍的軍馬,早就已經安排妥當了。
分出兩支兵力,防備著殘存縮入山林的兩支徐凌風殘軍,其他的兵力都投入到對建鄴的突襲之戰去。
這種選擇風險極大,宋齊也知道,不過他認為,先前徐凌風的失敗,就在于他太過膽小了。
明明徐凌風手頭上擁有極多的兵力,但每次殺入柴桑的兵力都不足,所以才會無法擋住他們的突襲。
換成他就不一樣了。
首先,他集中了大量的兵力,包括原來就追隨著他以及奪回柴桑之后又收編的兵力總計八萬之眾!
其中訓練不足的新兵確實是太多了,但是靠著人數,足以嚇住徐凌風的小股軍隊,而且能讓敵軍摸不清他們的主力所在。
作為義軍出身的諸侯,這也是他們的老手段了。
靠著陸軍的威懾,應該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水軍的弱點。
其次,站在徐凌風的角度,現在所想的,必定是整合兵力,再次對柴桑發起進攻,應該是想不到,他們竟然敢主動對建鄴反擊,所以,可以斷定徐凌風不可能提前設伏的。
八萬大軍直接殺出,雖然還沒有對徐凌風傷筋動骨,但那種威勢也是任何勢力不敢小視的。
宋齊軍一路擊破相遇到多支揚州散軍,兵鋒極盛,南方震動。
只有一條大江之隔的徐揚聯軍自然是快速接到消息,聯軍軍心震動。
特別是袁義,心中又急又氣。
之前,他的心里也知道,徐凌風的揚州軍一直想要奪走對于聯軍的掌控權,兩者之間早已經產生心結。
當初知道柴桑出事,袁義的心里甚至還暗暗稱快,很想看到徐凌風無比狼狽的樣子。
現在的局面已經開始脫離他的掌控。
最重要的還是他進攻江夏不利,現在處于最緊張的拉鋸階段,假如揚州軍快速撤走,那么正面作戰力量必將大大削弱,袁義根本不敢想象他還拿什么撐下去。
顧不得再取笑徐凌風了,他心里燒香拜佛希望柴桑戰局好轉。
結果事與愿違,柴桑軍竟然能大舉對建鄴展開反擊,而且聲勢驚人,假如現在徐凌風提出撤兵,他甚至連拒絕的借口都想不到。
忙碌這么長時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眼看就要“攻克”江夏城,難道要功虧一簣?
誰能甘心。
就在這時,徐凌風通過杜鵬傳來了消息。
他下令,處于江北的揚州軍不動,依然全員交給袁義指揮,只需要顧好江夏戰場即可,不用管揚州的情況,任柴桑軍有多么龐大的兵力,徐凌風都能通過留守人馬將之擊退。
這番表態說出來,簡直把聯軍眾將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