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吉與葛布蘭面面相視,都感到此時的古天海有些高深莫測,即使心存疑惑,仍是忍不住讓他試上一試。
……
古天海是從沿海基層滲透入揚州,最終奪下了兩座重鎮。
可是,之后他根本無心,或者說沒來得及深入經營基層。反而初來的項陽,已經建立起了較高的威望,再利用五大家族根植的勢力,幾乎要在南方基層經營起一套朝廷的秩序。
現在制約著大涼秩序擴張的最大因素,竟然不是古天海的軍事壓力,而是官吏人員不足。
畢竟他們可以讓戰士深入敵后征戰,總不能讓文官們也“偷渡”到南方的基層吧?
而項陽更不甘心把這一塊拱手讓于五大家族。
本來這五姓士族對揚州南方就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假如基層官吏完全仰賴他們的人,其勢再不可制。
項陽的應對辦法也很簡單,仿照他那個時代的漢高祖,與百姓“約法三章”。以最簡潔的方式,形成最直接的秩序。
這種秩序,就連不識字的百姓也能明白,反過來對于五姓士族也會產生制約,讓他們無法也不敢故意曲解朝廷的意思,從中漁利。
五大世家明知道項陽的想法,也絕對不敢做小動作。
他們現在已經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世家擁有的武力,相對于大涼王朝或者是異邦軍隊有多大的差距。
不要說項陽可以輕易碾碎他們的一切抵抗,即使大涼軍隊直接抽身而退,五大家族也要獨自面對梵塔軍的瘋狂報復,弄不好就是家破人亡的結局。
大涼朝廷固然有賴于他們掌握南方基層,滲透敵后,可是他們同樣需要大涼軍才能牽制住異邦軍隊。
項陽合理地利用當前形勢,完全把對方綁在自己的馬車上,而他付出的代價只是朝廷的一紙許諾而已。
大義名分就是有這種好處啊。
項陽早料到古天海必定會南下報復,可也沒想到他們的行動如此迅猛。
之前梵塔軍分兵幾處要害之地,手段可稱得上是保守。
但在這次突襲戰之后,他們果斷地從水陸兩路同時對大涼軍展開反擊。
可惜項陽的戰術靈活多變,一擊得手,沒有刻意掌控大寨所輻射的地域,而是抽身而退,不給敵人明確的反擊目標。
五大家族也遵從陛下之令,提前收縮勢力,完全依靠著本家族的塢堡自守,避免被實力強悍的敵軍各個擊破。
而在水路,項陽就不給古天海面子了,不論敵方主要水軍船隊從哪個方向出現,他們都會果斷迎擊,積極搶奪水道控制權。
只要各條水脈掌握在他們的手中,那就意味著所有沿著江岸的輻射區域全都在大涼軍的掌握之中。
任何行于這片區域的敵軍都在他們的突襲范圍之內。
初時,項陽的迎擊策略頗有成效,多支古天海的船隊被擊退。
但是,大涼水軍對于南方水道的掌握并沒有比對方好多少,他們其實對很多地形也是兩眼一摸黑,而且無法得到陸地軍隊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