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馬匪們來去如風,雖然也有據點,但是作戰不會完全依靠大營,所以,炸藥包的作用大為降低。
但是,適合在西涼作戰的裝備,還是有的。
首先就是弩機的輕量化改進。
西涼之地是非常適合弓弩作戰的,面對密集沖鋒的騎兵,弓弩是最能給他們造成殺傷的武器。
只不過,騎兵行動太快,而弓兵列陣以及弩機準備,都需要時間,都顯得笨重,看起來似乎并不適合用于涼州。
不過,若能出乎意料地提前進行布置,它們將會發揮驚人的作用。
再者,他們將來的盟友,漢民群落,是需要堅守塢堡的,如果有先進的弩機,那將極大地加強漢民的防守力,就有底氣派出更多軍隊投入到進攻之中。
項陽不需要增強弩機的威力,他要利用的是從西南山區的山路,把大量弩機運送到涼州,支援漢民以及進行設伏,只有這樣,才能瞞過西涼軍的耳目。
另一方面,炸藥包不僅可以攻城之用,它同樣可以用來設伏。
項陽跟工匠們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利用項陽在特種部隊里設置詭雷的種種思路,終于試驗出了初級的土制踩踏式“地雷”。
直接把它們叫做“地雷”其實并不嚴謹,它們的觸發條件更困難,威力也要小得多,不過這已經是個巨大的進步了。
對于這種土制地雷的使用,只有一樣,提前埋伏,等待敵軍大量騎兵從上面飛馳而過。
那種踩踏的力道,可以百分之百地保證觸發地雷,到時候……場面一定很精采。
進行最后一次試驗,看著成功爆破的土制地雷,項陽的腦海中不由得補出了某些場景,一向沉穩的他也笑得合不攏嘴。
這種土制地雷的運送也比較輕松。
因為對于觸發并不敏感,所以不太需要擔心它們在路上因為碰撞自己先炸了。
當然了,一定要注意防潮保養,一旦受潮的話,所有工匠的心血就白費了。
項陽安排專門的精兵進行運送,而且出發之前,對他們千叮萬囑,絕對要做好防潮。
好在西北之地,本來氣候就偏干旱,少雨水,除非太倒霉,否則想受潮也不太容易。
做好了各種準備工作之時,魯鷹等人已經回來,帶來了當地漢民首領的回復。
現在,涼州漢民的首領乃是三大家族徐、陳、魏。
三家族長都同意了與大涼王朝的合作,不過他們絕口不提“效忠”于朝廷的字眼。
這當然讓項陽有些不滿,只是也沒辦法,他們現在連長安都保不住,退居于山區,而且也沒有在涼州表現陽讓他們信服的實力。
當然只能是“合作”嘍。
同時,針對已經深入西涼的騎兵規律,也打探得差不多了。
準備工作就緒,是到了“大蟲下山”的時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