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攻城戰之中,這次也難以抵擋大涼軍的突襲。
現在更多的兵力被調空,使得面對大涼軍埋伏的方向上更加空虛,而且需要填補這段空白的兵力還在調派之中,敵陣出現了極大的混亂。
以項陽的指揮能力,自然不會錯失這次的機會。
他命令易秋嫻帶著一千余玄甲軍先行出擊。
此時,騎兵的速度與氣勢將會給予敵人最大的打擊和震撼,易秋嫻出自玄甲軍,對于騎兵作戰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足以托付重傷。
而項陽親自帶領著后續兩個營的步軍隨后出戰,最后還有一個營此時正在正面配合著吳鎮江的大軍行動。
吳鎮江也已經帶領著大軍從正面趕來,只不過他們可不敢吸引到魯真的注意力,所以只能緩慢行軍。
不過,接到了項陽發出的信號之后,吳鎮江立即命令先鋒加快行軍,當然他也叮囑了一句,遇敵少戰,能脫離就脫離。
吳鎮江的正面大軍,這次并沒有什么殺敵的任務,他們最重要的目標只是吸引敵人的注意力。
先鋒大軍人數雖少,但卻都是吳鎮江軍的精銳,同為荊州勢力的魯真軍,而且他們還有老將坐鎮,必定可以很早就認出來。
看到吳鎮江最信任的精銳出現,他們必定會判斷大軍主力就在這個方向,而項陽就是需要這一個時間窗口。
……
一刻鐘之后的魯真軍大營中。
魯鷹正焦急地在大帳之中來回走動,等待著攻城戰的最新消息,他不需要聽到直接攻破城防的結果,只要能有不錯的進展,對他來說也是巨大的鼓舞。
然而,此時他接到的不是攻城成果,而是敵軍援軍已經沖過來了!
“可惡的吳鎮江,他怎么敢!”
魯鷹氣得一錘拳。
他們以八萬大軍泰山壓頂之勢逼來,吳鎮江手上一共也有兩萬余人,根本不可能是他們的對手。
所以在魯鷹看來,吳鎮江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把兵力縮在城防的后面,依靠著防守的優勢給他們制造巨大的傷亡壓力,把魯鷹的大軍逼退。
所以,魯鷹根本不想念吳鎮江敢于派軍出來,這可是要冒著跟他們野戰的風險的!
他難道心里不畏懼自己的八萬大軍嗎!
不過氣歸氣,魯鷹對于自家的狀況也很了解。
現在他大量的兵力投入到正面的攻城戰中,周圍又分散布置兵力提防,所以暫時無法集中起大量的兵力沖殺上去野戰。
好在,蘇秦與安銘似乎早就想到了這種局面,所以背后他們埋下的兵力一直沒動。
這支軍隊,既可以在安江城的將士逃走之后,截殺他們,又能擋住吳鎮江的援軍。
幸好有這支軍隊,現在魯鷹還不需要擔心對方的援軍能直接殺到安江城下。
但是,這樣的措施卻是蘇秦和安銘準備下的,是他們算得準,并非魯鷹之功,這讓他心里有些不爽。
手下將領詢問道:“少將軍,現在敵人的援軍先鋒已到,他們的主力也有可能趕到,我們是不是準備決戰,先把攻城的部隊撤下來吧?”
魯鷹一聽,自己也陷入了猶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