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淡下來:“陛下的辦法不錯,以兵力對比而言,我們才是應該采取守勢的一方,不過陛下,若敵人不為所動,我們又當如何?”
他看出來了,陛下的計策雖妙,但是要完全依靠敵人的失誤判斷,假如敵軍根本不來進攻,他們的分兵意義何在?
項陽似乎看出了吳鎮江的疑惑,微笑道:“我們分兵之要,還在于靈活啊。”
“敵軍雖有四萬之眾,但是兵力展得太開,果然是為了防止我軍支援到前線,盡了全力,但是,為了防止我軍沖破敵陣,他們又必須要緊守在幾個要點,這就使得敵軍太不靈活了。”
“我們分兵之后,反而可以從任何方向上發起攻擊,敵人應變的速度會遠遠落后于我軍的。”
吳鎮江這才釋疑,不過他還是擔心地道:“雖是如此,但是分兵之后,我軍的兵力更少,哪怕抓到敵軍破綻,只怕也無力撕開缺口啊。”
項陽微笑道:“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吳鎮江再次感受到他與項陽之間的指揮差距,只好耐心等待后續結果。
項陽通過吳鎮江發布種種命令,這也打消了大軍將士的各種顧慮,使得大軍軍心如一,如指臂使。
各路大軍已經分散過去,果然,魯真軍也注意到了這種異常,開始做出反應。
他們最開始,憑著對于吳鎮江軍兵力的認識,覺得吳鎮江軍是膽怯了,根本不敢以劣勢兵力沖擊他們的四萬大軍。
現在分兵,應該是想要繞到他們的陣勢,直接突襲后面的攻城部隊,與三座城池重新建立起聯系。
然而,很快他們就開始受到這些分散軍隊的襲擊。
雖然每次造成的傷亡都不大,但是敵軍的意圖,果然不在于繞行,而是在找他們大軍的破綻!
“不能大意,吳鎮江軍最近的戰術與往常大為迥異,說不定他們真的是想要憑著劣勢的兵力與我軍大戰一場。”
因此,魯真軍也必須要隨著吳鎮江軍的分兵而移動,轉移面對的方向,不再給他們襲擊的機會。
魯真軍的兵力極多,又是采取守勢,使得他們的大軍更加笨重,根本不可能跟得上吳鎮江軍的速度。
魯真軍自認為他們是不斷地彌補著大軍在兩側的弱點,卻沒有意識到,隨著他們的移動,反而暴露出了更大的破綻。
吳鎮江軍表面上看,因為分兵使得每一股軍隊的沖擊力都不強,只能進行小規模的襲擾,然而在項陽的巧妙指揮之下,幾股軍隊不知不覺之間距離已經很近了。
也就是說,這些軍隊隨時可以向著同一個方向共同發起進攻,那樣威勢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做到這一步,項陽甚至覺得還不夠,他要最大程度地在敵軍中制造出破綻來。
所以,最先開始發起進攻的,并不是他麾下的一萬五千軍隊與玄甲軍,而是水軍!
他們既然掌握著水軍的絕對優勢,自然要把這個優勢發揮到最大。
借著夜色的掩護,數千將士乘著大船隱秘地靠岸,他們將會發動對魯真軍的第一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