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南之地的開發,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項陽對于天下地理非常熟知,哪怕沒有親自到過荊南,哪怕他的商隊還沒有繪制出荊南的精細地圖,也知道那里處于丘陵之地,山勢復雜,人口稀少,各郡之間想要串聯起來需要的道路極遠,耗時極長。
天然的條件劣勢在此,就算是項陽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這種局面。
所以,所謂的“征服荊州”其實只要拿到江陵與江夏一線,也就足夠了。
現在占據著江陵的諸侯乃是官封的原“荊州刺史”杜鵬。
杜鵬之前打著官方的旗號,再加上他的人脈與才能,穩定了江陵局面,也成為江陵之主。
但是當大涼軍真的殺到荊州,大涼開始將手伸入荊州之地,杜鵬也露出了他的真面目,直接拒絕跟朝廷聯系,搖身一變,又成為了“為民請命”“討伐失道朝廷”的諸侯了。
總之,反復小人一個!
道德上雖然讓人惡心,不過他的才能和人脈還是必須要重視的,荊州諸侯之間,江陵現在發展得最好。
除了杜鵬早年將荊州資源搶先調入江陵之外,也因為江陵軍非常強勢,面對北邊的孫梟軍以及江夏都采取攻勢,避免敵人攻入江陵境內,所以才能使得江陵不受打擾地發展。
而占據江夏的,是趙廣軍。
趙廣原來乃是雄霸長江中游的一股水匪,天下大亂之勢已成,他立即化身為一股“義軍”,用了點兒詭計攻破江夏,然后雄霸一方。
所謂“義軍”的名聲現在與日俱減,其實就多是拜這些人所賜,當然,對于大涼朝廷來說,對趙廣這樣的人還是要感謝的。
趙廣治理無方,不過用兵還有點兒手段,面對江陵雖然處于劣勢,但也沒有讓杜鵬占到太多便宜,同時他也能借著江夏的地理位置發展水軍,然后四處出擊,討得不少的好處,也讓其他勢力對他頗為忌憚。
總之,雖說趙廣自己不爭氣,但他既然能占據住江夏一郡之地,自身的實力還是有幾分的,萬不可大意。
最后就是兩湖一帶的水匪以及于白的水軍!
于白現在算是跟孫梟徹底翻臉了,有了背叛之舉,他現在就算想要再回歸孫梟麾下,兩人也沒有信任感了,何況現在誰都能看得出來,孫梟軍已經到了窮途末路。
于白當初既然能果斷地選擇背叛孫梟,不至于傻得跟他再次合兵一處。
但是于白的困境跟孫梟類似,手上掌控著一支規模頗大的水軍,但卻沒有根本之地,無法得到充分的物資補充,拖得時間越久,他就會自行衰弱下去。
兩湖水匪本來勢力不小,對于荊州之地的任何諸侯都是一股威脅。
但是他們剛剛受到于白的偷襲,元氣大傷,許多水匪勢力直接被滅掉了,目前的兩湖水匪正陷入混亂之時。
對大涼軍來說,這正是解決掉兩湖水匪問題的最好時機,借著他們勢弱之時,再加上楚家姐妹之助,必能降伏鏟除兩湖的水匪,讓這里也能穩定發展。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對于荊州的形勢有了清醒的認識,那就能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策略。
首先,對于于白的殘余水軍,項陽決定不攻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