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俟卨,你指的是御史萬俟卨嗎?”
“是啊,就是他。”
“不就是個御史嗎,有什么好怕的?”
“你別看御史只是個七品官,可萬俟卨是秦檜的人啊。”
“那可不妙了……”
萬俟(moqi)姓,復姓,是典型的少數民族姓氏,源出敕勒族的一個分支氏族。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409位。
北魏獻皇帝拓跋鄰繼位后,七分國人,使諸兄弟各自攝領之。其三弟公族,號為萬俟氏,成為敕勒族部落,居住于西北地區與山西地區一帶,支持鮮卑族拓跋部建立代國政權。
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后,進入中原(河南、河北和山東等地),逐漸漢化,遂以部落名為姓氏,逐漸形成萬俟姓,并在山東形成萬俟氏聚集地,以蘭陵郡、開封府為郡望。
政和二年(1112年),萬俟卨(moqixiè)考中舉人,成為太學上舍生員。后歷任相州、潁昌府教授,太學錄,樞密院編修官,尚書比部員外郎。
紹興元年(1131年),盜匪曹成在荊湖一帶作亂,大肆搶掠。當時萬俟卨避亂于沅、湘一帶,執掌湖南軍務的程昌寓讓萬俟卨暫時主持沅州事務,及至曹匪攻至沅州城下,萬俟卨召集城中有錢有勢的人,把年輕力壯的人組織起來守護城池,曹成久攻不下,因糧草短缺退走。
因為護城有功,萬俟卨被任命為湖北轉運判官,又改任為提點湖北刑獄。
后來,岳飛擔任荊湖宣撫使,奉旨出兵沅、湘一帶,見到了已升任提點湖北刑獄(警察廳長)的萬俟卨。
萬俟卨任提點湖北刑獄,而岳飛當時的官職是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所以萬俟卨算是岳飛的部下。
萬俟卨向岳飛面陳“足兵”、“足財”、“樹威”、“樹人”四條所謂的大計,要岳飛利用手中大權,搜刮財富,擴充實力,成為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軍閥,結果被岳飛臭罵一頓。
而岳飛也從此知道他人品很壞,就看不起他,萬俟卨也感覺到岳飛對自己不尊,從此對岳飛心存不滿,結下了芥蒂。
但是要想打壓岳飛,萬俟卨自身實力不夠,于是他攀上了秦檜。
當時秦檜謀奪眾大將兵權,萬俟卨極力幫助他,說眾大將出身行伍,知道謀利不講道義,怕死不怕法,高官要職,子女玉帛,已達到他們私欲的頂點,何不讓他們知道逗留軍期者罰,戰敗者誅,不聽命令者斬,使他們有所懼怕。
后來萬俟卨朝見宋高宗趙構時,被調任湖南轉運判官,辭別趙構出都時,他秉承秦檜的意志,在朝中誣陷岳飛。趙構見他口才非凡,于是留他擔任監察御史,擢升為右正言。
萬俟卨在朝堂上與秦檜沆瀣一氣,要不是出了李寺這檔子事,以后他還要繼續污蔑岳飛,“莫須有”這個罪名就是他發明的,害死岳飛后他會升官到副宰相。
但現在,萬俟卨的官運打止了,賦閑在家,而且萬貫家財也充了公,他兒子卻還在狐假虎威。
萬俟甘見李寺沒有下跪的意思,又見圍觀的人多,不自覺的囂張起來,指著李寺的鼻子罵道:“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和本公子作對,你信不信我讓父親在朝堂上告你一狀?”
李寺哈哈大笑道:“萬俟小兒,你當朝堂是你家開的,你想告狀就告狀?”
“我爹是御史!”
“你放屁,你爹已經被革職啦,怎么你不知道嗎?”
李寺終于決定不再給萬俟甘面子了,說到底這是萬俟甘自取其辱。
“你……你胡說!”
萬俟甘有些害怕了,萬俟卨被削掉官職的事情,知道的人還很少,李寺卻了解的清清楚楚,萬俟甘懷疑李寺的背景不簡單。
而李寺的話語一出,周圍的吃瓜群眾沸騰了。
“萬俟卨被撤職了?怎么沒聽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