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你不管什么時候走進一家咖啡館或者是小酒吧,它都會放點音樂,讓客人坐的久一些,坐的久自然消費就越多。
而現在皇妃樂隊在臺上,卻只有一些零散的樂器奏出一些試驗音,聽起來更像噪聲。
李寺走了過去,對所有樂手說了一句話,“所有人,我們一起來合奏一曲小調,人不齊沒關系,沒來的樂手就讓他的樂器空著。”
林森問道:“少爺,你讓我們演奏哪個小調啊?”
“來一首喜洋洋,聽我指揮!”
臺下的散客們見臺上的樂隊好像要開始演奏的樣子,開始議論起來:“誒,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這才下午,春來戲班就準備演出了?”
“不對啊,看他們的陣勢,不像是要唱戲啊?”
眼尖的熟客發現,春來戲班并未留出演員的表演區域,反而是樂手們坐到了舞臺上。
李寺沒有理會臺下的議論,他兩手一抬,眉眼也跟著一抬,給樂隊發出了一個信號,樂手們立刻準備好了手里的樂器,正襟危坐。
“快看快看,他們要演奏了。”
“怎么連演戲的角兒都沒有,他們這是打算純粹奏樂嗎?”
李寺右手一揮,一陣靈動的音樂便飄散開來。
喜洋洋這首曲子是后世的作曲家創作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全曲共分三段,是aba結構。
a的主題取材于山西民歌《賣膏藥》,樂曲在熱鬧的氣氛中開始,然后以兩個笛子聲部的重迭、頓音和加花的手法,輕快活潑,并增加了熱情洋溢的氣氛。
b的主題根據另一首山西民歌《碾糕面》改編,作者保持了原曲舒展的特點,將上下兩句發展成起承轉合的四句;加上笛子、二胡與板胡以各種技巧潤飾旋律,木魚則以規整的節奏襯托曲調,喜悅的歌聲猶聞在耳。
喜洋洋一經創作,便成為了很多公開場合的迎賓曲,因為它的曲調太活潑歡快了,可以讓客人感到輕松,作為迎賓曲再合適不過。
現在喜洋洋提前來到了宋朝,今天提前來到通文苑的客人們有了耳福,他們被這首歡快的曲子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
“太好聽了,這是什么神仙曲子啊……”
散客們跟著旋律搖頭晃腦,尤其是配上小二殷勤推銷的“御湖春”,那感覺不知道多么的逍遙。
沒錯,御湖春已經在老李燒烤的所有分號提前供應了,畢竟是李寺自己最早釀造的佳釀,當然是提前供應自己的餐飲連鎖。
而這個酒也被李三祥布局到了通文苑。
喝點小酒,聽個小曲兒,這是非常搭配的一件樂事,但這美妙的享受,只有在通文苑才能實現。
戴春來聽到喜洋洋在前臺奏響,連忙走了出來,他剛剛還在后臺檢查布置一些事物,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么。
這喜洋洋的曲子,說好了是今晚作為皇妃樂隊的開場音樂的,一下子抓住客人的眼球,怎么現在還這么早就被樂隊奏出來了?
雖說現在的客人還少,畢竟也還是泄露了皇妃樂隊的拿手好菜。
當他走到臺前看到李寺,就明白了這是李寺的主意。
“少爺,你怎么把喜洋洋給演奏啦,不是說好晚上開場用嗎?”
李寺微笑道:“沒關系的,現在就三三兩兩幾個客人,我們要感謝他們這么早來支持我們的生意,讓他們提前享受一下美妙的音樂。”
臺下有熟客認出了戴春來,大喊道:“戴班主,你們戲班這是搞什么名堂啊,這么好聽的曲子怎么以前沒聽你們演奏過?”
“呵呵,客官,這首曲子是我們最新創作的,今天是第一次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