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寺說道:“怕什么,有我在。”
趙構看著李寺的臉,良久才問道:“你真的決定去幫岳飛打仗?”
李寺說道:“沒錯,這次我必須把金國打趴下。”
趙構又問道:“你在臨安做這么多事情,賺了這么多錢,就是為了幫岳飛打仗嗎?”
趙構聯想到了李寺這幾個月的所作所為,加上李寺今天下定的決心,都指向了一個目的,那就是結識岳飛,然后隨岳飛去北伐。
李寺淡淡一笑道:“我不是幫岳飛打仗,我是幫你啊,你才是大宋的天子,誰打仗不都是為了保住你的江山嗎?”
其實李寺說的好聽,保江山不假,但絕對不是為了哪個皇帝,那是為了黎明百姓,要想有長久的和平,必須靠戰火的洗禮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李寺希望岳飛有了他這個先知的幫助,能夠盡快的平定天下。
但是對趙構當然不能說什么深明大義,皇帝只喜歡聽好話,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打江山就是為了當王,這是幾千年的封建思想。
伴君如伴虎,李寺知道即使現在和趙構關系再好,也還要防著他隨時猜忌自己,所以他只能這么說:幫岳飛的目的,是為了幫趙構保住趙宋江山。
果然趙構有些動容了,他激動的說道:“老李啊,有你這句話,我支持你去岳飛軍中,明日傳我的口諭,你就任岳飛軍中的宣撫司判官吧。”
李寺連連擺手道:“不行。”
“怎么,你嫌官小?”趙構皺著眉看向李寺道。
李寺只是一介商人,雖然能力非凡,文武雙全,畢竟沒有從軍經歷,而宣撫判官,在軍中已經是極高的職權,論權力,僅次于岳飛這個宣撫使本人。
宣撫使,始于唐代,唐后期派大臣巡視戰后地區及水旱災區,稱宣先安慰使或宣撫使。宋不常置,掌宣布威靈、撫綏邊境及統護將帥、督視軍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
二府指的是宰相府(中書門下省)和樞密院,也就是說,這宣撫使已經是為官的頂點了,只有正副宰相和正副司令才有資格擔任。
宋朝宣撫使地位相當于執政大臣,或由執政大臣擔任。最初的職責是巡視地方、存問官吏百姓,如咸平三年(1000年)參知政事向敏中為河北、河東沿邊宣撫大使即是。
以后演變為一路或數路的軍事統帥,慶歷八年(1048年),參知政事文彥博任河北宣撫使,則是專為鎮壓貝州王則而設的軍事統帥。
皇祐四年(1052年),樞密副使狄青任宣撫使,是武臣任宣撫使之始。北宋末,宦官童貫等也曾任宣撫使。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知樞密院事張浚任宣撫使時,帶“處置”二字,稱宣撫處置使,職權較宣撫使更大。
紹興元年(1131年),大將劉光世任宣撫使,是武將非執政而任宣撫使之始;次年,吏部尚書李光任宣撫使,是文官非執政任宣撫使之始。
紹興二年,李光又以吏部尚書加端明殿學士,為壽春等州宣撫使。從此韓世忠、張俊、吳玠、岳飛、吳璘皆以武臣充使。
宣撫使在南宋初年設都督軍事之前,為方面軍最高統帥,此后的地位、職權低于都督軍事,在都督軍事(督視軍馬)的轄區內,則受其節制。
北宋時,宣撫副使只是副長官,并不單獨設置,判官則是高級屬官。南宋設置的宣撫副使和宣撫判官,都是長官,這是因為資淺而降低使名之故。
岳飛已經官至太尉,少保,開府儀同三司……不管哪個官階,都是一品大員,你李寺有任何軍功沒有,就安你一個岳飛的副手,那可是從一品,至少也是正二品,你還不滿足?
李寺聽說趙構說他嫌官小,不禁來了興致,因為古代所有的朝代管制,宋朝是最復雜的,因為有好幾個評級標準,一般人搞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