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你給我說說,這宣撫判官到底什么官階啊?”
“老李,宣撫判官相當于岳飛趙構宣撫使的副手,比他低一級,你覺得是什么官階?”
趙構笑吟吟的看著李寺,突然打了個哆嗦,隨即搓了搓肩膀道:“老李啊,你把我晾在這里很久了,你就不懂一點待客之道,非要讓我在外面喝西北風嗎?”
“哎呀,是我疏忽了,你老趙身子骨弱!”李寺起身道,“走,我帶你去個好地方。”
在這蘭竹園,李寺自然是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的書房兼臥房兼茶室就在蘭竹園的西北角乾位,他邊帶著趙構往那個方向走,邊問道:“你中途離席,不怕有人找不到你心急嗎?”
“我和身邊的太監說了,讓他們留幾個人,其余人可以先撤。”
“那底下那幫大臣呢?”
“我出來的時候,就已經讓太監發話散席了。”
“老趙,你這也太不講規矩了,你請人家吃飯,吃到一半你先走了,怎么也得有始有終吧?”
“得了吧,你還不是半路跑出來?”
“我跟你一樣嗎?這里是我的地盤!”
“你的地盤?這宅子是我給你的!”
“給了我就是我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兩個人吵吵鬧鬧的來到了李寺的茶室,李寺早就準備了炭火一盆,他和趙構一進屋就感到了無比的溫暖。
“來,你跟我好好說說,這岳飛的官階到底有多大,都是怎么來的。”李寺拿出一壺好酒,幾碟小吃,往趙構面前一擺,自己也坐了下來。
雖然岳飛從軍的經歷網上都有,不過這其中的細節恐怕只有趙構才清楚,因為岳飛能在三十幾歲就官拜太尉,那都是趙構一手促成的。
趙構迫不及待的倒了一杯酒,抓了一把油炸花生往嘴里一丟,嚼了兩下就把杯中酒一飲而盡,接著跟李寺說起了岳飛從軍升職之路。
宣和四年(1122年),因童貫、蔡攸兵敗于遼,河北官員劉韐(時任河北、河東宣撫參謀官)在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防備契丹的進攻,二十歲的岳飛首次投軍。
岳飛天生神力,師從周同、陳廣學習騎射和刀槍之術,武藝高強且能在馬上左右開弓。岳飛一亮相就被劉韐相中,被任命為“小隊長”。“
敢戰士”這支武裝應屬地方官員招募組建的地方部隊,類似聯防隊、保安團,岳飛擔任的是無品階的低級軍官。
宋朝軍隊編制及官職:大凡5人為伍(首領為伍長),5伍25人為押(押正),2押50人為隊(正副隊將),前后2隊100人為都(馬軍為軍使、副兵馬使;步軍為都頭、副都頭),5都500人為營或部(正副指揮或正副將),5營2500人為軍(正副統制、同統制、統領),10軍為廂(正副都統制)。
廂為受中央直接指揮的最高作戰單位,由使相或都統制指揮;營(部)是基本的建制單位,調動、屯戍和作戰,常以此計算兵力。步兵1營(部)為500人,騎兵1營(部)為400人。
節度使(武將虛銜極致)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等虛銜,或宰相罷官到地方上帶節度使虛銜,謂之使相,尤為榮耀。類似于朝廷認證此人既是文臣又是武將,能文能武,而且官階上比都統制更尊貴。
岳飛這位農家子弟剛進軍營就當上了“排長”,靠的是他一身的好武藝。
當時,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岳飛請命前去除害。他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還(鎮壓農民起義),一出手就展露了他的軍事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