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岳飛的父親岳和病故,岳飛辭別劉韐,趕回湯陰為父親守孝。岳飛第一次投軍就此告一段落。
宣和六年(1124年),由于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岳家生計艱難,岳飛為了謀生,再次從農民變為戰士,為騎兵效用士,稍擢為偏校。
這個偏校只是一個低級騎兵軍官,大致跟上次一樣,是位騎兵排小排長。這次參軍的地方在在河東路平定軍。
平定軍是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始建,管轄平定縣、樂平縣(今昔陽縣),級別是最末一級如同下州,屬河東路,軍部設在平定縣。
平定縣有個著名的關口——娘子關。平定軍是宋朝歷史上屈指可數的以軍之名來命名地方政權的國家軍隊。
由于宋朝未能收復幽云十六州,因而平定軍就成為了大宋朝的國防前線。平定軍很類似現代的生產建設兵團,不過戰備等級比生產建設兵團高得多,屬于邊防軍。
平定軍初設時,由于戰爭頻繁,轄區內只有1756戶常駐居民,236戶臨時戶口居民,到北宋中期,社會相對安定,崇寧年間(宋徽宗)時有9300多戶常住戶主,人口達到28600多人。
一次在與金軍猝然相遇的情況下,岳飛毫不畏懼,單騎突入敵陣,將幾名金軍挑落馬下,至今,在娘子關內還有一座岳飛廟供后人祭祀。
岳飛在娘子關附近戰斗生活了兩年,靖康元年(1126)六月,河東路分季團練得知岳飛作戰勇猛,遂從平定軍調其帶一百多名騎兵去榆次縣偵察金軍活動情況。
岳飛調離后幾個月,平定軍149年的歷史走到了終點。八月十四日,金軍以宗翰為左副元帥,從云中(今山西大同縣)出發;宗望為右副元帥,從保州(今河北清苑縣)出發夾擊太原。
九月,宗翰破太原,隨后進攻太原之壽陽,壽陽雖然城小,然而軍民拼命死守,宗翰竟攻城不下,還喪失士兵三千人。
十月初五日,宗望在攻破鎮定城(今河北正定縣)后,接著又進攻中山城(今河北定州市),并與宗翰合兵進攻平定城。宗望自鎮定向西攻擊平定軍,以喪失士兵萬人的代價,才攻下平定軍。
接著,宗翰與宗望兵鋒指向大宋朝京城汴梁。十一月十四日,宗翰、宗望兩軍分道渡河,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大宋朝京城陷落。三十日,大宋朝皇帝到金軍營請降,至此北宋滅亡。
靖康元年(1126年),二十四歲的岳飛六月破榆次縣城,連升數級成為副營級干部——進義副尉(五十七階)。由于平定軍陷落,岳飛突圍回到了家鄉。
現代通行的軍銜制,一般為將校尉三等,從上將至少尉十級,宋朝武官階更細致,分成三等七級60階。三等是指橫班、諸司使、使臣,七級指的是橫班正使、諸司正使、橫班副使、諸司副使、大使臣、小使臣、無品尉勇。
宋朝武官官階如下:(1階)太尉(正二品),太尉主兵官為武階之首。
橫班正使13階為大夫,正五品到正六品:(2)通侍大夫(內客省使:正五品)←(3)正侍大夫(延福宮使)←(4)宣正大夫←(5)履正大夫←(6)協忠大夫←(7)中侍大夫(景福殿使)←(8)中亮大夫(客省使:從五品)←(9)中衞大夫(引進使)←(10)翊衞大夫←(11)親衞大夫←(12)拱衞大夫(正六品)←(13)左武大夫(東上閣門使)←(14)右武大夫(西上閣門使)。
諸司正使8階為大夫,正七品:(15)武功大夫(皇城使)←(16)武德大夫(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使)←(17)武顯大夫(左藏庫、東西作坊使)←(18)武節大夫(莊宅、六宅、文思使)←(19)武略大夫(內園、洛苑、如京、崇儀使)←(20)武經大夫(西京左藏庫使)←(21)武義大夫(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使)←(22)武翼大夫(供備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