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寺本就沒打算要軍器監幫忙,只是要他們別幫倒忙,因為到時候研制槍炮必然會要做實驗,會引起各種意外事故,各級官員最好裝作沒看見。
還有軍器監的設備和場地,李寺也是要借用的,能省掉好多事。說到底,軍器監的人李寺用不著,其他的資源對軍器監來說也無關緊要,趙構的面子肯定管用。
陳規和瀏陽的花炮師傅趕來,需要些時日,于是李寺打算這段時間就在家中用鉛筆勾畫大炮的結構。
不過約好了和岳飛在天下大劇院碰面,第二天下午,李寺還是早早的來到了天下大劇院。
有了第一晚的演出,天下大劇院的名聲經由朝廷大員的口傳播開來,加上之前在通文苑李寺也吩咐把廣告打了出去,第二天來天下大劇院的客人絡繹不絕。
李三祥找到李寺憂慮的說:“少爺,現在我們人手不足,這場面只怕控制不住啊。”
李三祥指的場面不好控制指的是演出太火爆會導致觀眾沖上舞臺,宋朝人的素質雖然不差,但是比起后世的教育水平畢竟還是差一些,喝酒鬧事的人不在少數。
李寺心想過年時節,很多人都還在老家沒出來做事,現在想招伙計也招不到,所以只能另想辦法了。
李寺眨了眨眼睛,對李三祥笑道:“這事我來辦,你先去忙吧。”
岳飛還沒來,李寺決定先把大劇院的治安問題給解決了。
他出了蘭竹園北門往右,走了幾十步,就來到了一個場所,這里叫做“巡鋪”。
宋朝的巡鋪相當于后世的派出所,北宋汴梁城的街道,每隔三百余步,便設置一所巡鋪。《東京夢華錄》說,東京“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鋪兵五人,夜間巡警收領公事”。
而南宋臨安城的街道,則每隔二百余步設一所巡鋪。《夢粱錄》說,“坊巷近二百余步置一軍巡鋪,以兵卒三五人為一鋪,遇夜,巡警地方盜賊、煙火,或有鬧吵不律公事投鋪,即與經廂察覺,解州陳訟。……遇夜,在官舍第宅、名望之家伏路,以防盜賊”。
鋪兵的職責,跟現代城市的治安警察并無太大不同。
巡鋪隸屬于府衙,屬于地方警察機構,而地方上的警察機構,卻有兩個平行系統。
宋人說:“警察有巡尉之官。”這個“巡尉之官”就是宋朝的警察機關,由兩個互不隸屬的系統組成:一是尉司,由縣府統轄;一是巡檢司,通常為跨縣設置,統屬于州府或路監司。
宋朝一個“邑大事煩”的大縣,按照慣例會置立兩個尉司,稱東尉司、西尉司,或內尉司、外尉司。尉司的行政長官為縣尉,相當于縣警察局局長,每司統率數十至一百名“弓手”(相當于警察)。
巡檢司是平行于尉司系統的警察機構,除了重點縣份一縣置一巡檢司之外,一般都是數縣設一司,或者數州合設一都巡檢司。
在重要的邊境市鎮城寨,也會單獨設置巡檢司,類似于現在的邊防支隊;在沿江、沿海地帶,也會設巡檢司,相當于海防支隊。由于巡檢司多以寨為駐扎單位,所以巡檢所統率的人馬又稱為“寨兵”。
巡檢司與尉司合稱為“巡尉”。巡檢司的寨兵又與尉司的弓手合稱為“弓兵”。他們的職能是差不多的,都是負責社會治安、偵破刑案、搜集犯罪證據、通緝罪犯、捉拿盜賊等等。
宋朝又在大城市設立“廂”,“治煙火盜賊公事”,類似于警察局;廂下面置“巡鋪”,又叫作“巡警”,類似于派出所。李寺站在的這個地方,就是巡鋪。
他之所以來巡鋪,是因為他想找一個人。
值班的弓兵見李寺進來,問道:“你是何人,何事來此?”
李寺打一拱手道:“在下是天下大劇院的伙計,想托官人幫忙通知一個人。”
聽說李寺是天下大劇院的伙計,那個弓兵的臉上堆起了笑容,忙招呼李寺坐下。
這個離天下大劇院不遠的巡鋪,之前李寺囑咐過李三祥,一定要好好打點。
于是李三祥吩咐伙計隔三差五的送一些小吃點心過來,說是慰勞一下大老爺們,于是巡鋪的弓兵聽說李寺是天下大劇院來的,心里都升起了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