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后世,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花炮產自瀏陽,瀏陽花炮形成了地理標志,行銷全世界。李寺就是在這樣一個幾乎人人和花炮相關的環境中長大。
所以,李寺知道,要精確配比火藥,必須找到瀏陽的老師傅。
至于陳規,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管形火器的人,找他來,可以好好的探討一下槍械的制作原理,而且可以加以運用,因為陳規已經在實戰中用過這種武器。
陳規發明的這種管形火器用長竹竿做成,竹管當槍管。使用前先把火藥裝在竹筒內,交戰中從尾后點火,以燃燒的火藥噴向敵人,火藥可噴出幾丈遠。這是噴火器的鼻祖。
紹興二年(1132年),一群散兵游勇聚集在一個叫李橫的旗幟下,四處搶奪,襲擾城鎮。一天,李橫帶著他的兵丁攻打德安城,在這次的戰斗中,陳規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火槍隊。
陳規運用他發明的火槍組成一支60多人的火槍隊,2-3人操持一桿火槍,共計約“長竹竿火槍二十余條”,最終將李橫的部隊打的落花流水。
這種火槍就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被后人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陳規此人,不是單純的軍事科學家,他是在仕途中發明的火器,發明之后就投入使用,可以說是理論知道實踐的老祖宗。
陳規早年讀過兵家著作,是明法科進士。歷任通職郎、縣令等職。
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入侵,殺死鎮海軍節度使劉延慶,其部下祝進、王在逃散成為盜賊,侵犯隨、郢、復等州。
陳規當時是安陸縣令,率領勤王兵奔赴汴京救援,到蔡州,因道路阻隔而返回。恰逢祝進進攻德安府,知府棄城逃走,當地父老百姓請求陳規代理知府之職幫助守城。
陳規派遣弓箭手張立率兵征討祝進,將他擊退。不久,王在又與祝進會合來犯,用炮石和鵝車進攻城東門,陳規親自指揮作戰,連戰連勝,王在與祝進兩人非常害怕,率眾逃走。
經此一役,陳規升任直龍圖閣、德安府知府。
后來流寇李孝義、張世率步騎兵數萬人逼近城池,詐稱受詔接受招安,陳規登上城墻觀察他們的營壘說:“這是詐降。”接著他急忙布置防備。
半夜時分,李孝義的軍隊圍城,由于事先做好了準備,陳規的軍隊把敵人打得大敗而歸。
陳規守衛德安時,曾上奏營屯田事宜,想仿效古代屯田制度,集中射士民兵,分地耕墾。軍士所屯的田地,都在險隘處建立堡寨,戰時便集結到堡寨抵御,非戰爭期間就按農時耕作,射士以一半人耕種屯田。
民戶營田,水田每畝交納賦稅米一斗,陸地每畝交納麥豆各五升。滿三年沒有拖欠賦稅的,田地永歸民戶所有。流民歸來的將田地交還給他們。
凡是屯田事務,由營田司兼管,營田事務,由府縣官兼管,都不另設官吏,條例上報,朝廷詔令嘉獎他,并將他的辦法下發到各鎮。
陳規用兵很講究策略,能夠因事因人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有一次,賊寇楊進來犯,陳規軍隊與他們相持十八天沒有開戰,楊進的軍隊因糧草困乏軍心不穩,楊進無計可施,于是就帶著一百多人自衛,到城濠向陳規求和。
這時,陳規親自出城,拉著楊進的胳膊和他交談,楊進大為感動,折斷箭柄發誓永不來犯后帶人離去。
還有一次,豪強董平率軍隊窺視城池,派其黨羽李居正、黃進入城求糧,陳規斬殺黃進,然后勸降了李居正,并以李居正兵為前鋒,這樣一舉打敗了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