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艦隊停泊喀瑯施塔得錨地,老戰士的阿芙洛拉號停靠新羅斯堡的碼頭,統治者留里克戴上金燦燦的黃金桂冠走下舷梯。
一場頗為隆重的入城式隨即開始,穿著盛裝的戰士們踏著雄壯的步伐走在沿河的涅瓦大街。
國王留里克親自騎馬,王后斯維特蘭娜更是側坐在他的前面。
在眾多打扮為女祭司模樣的妻妾簇擁下,國王夫婦接受街道兩邊民眾的歡迎。
“被奧丁祝福的國王萬歲”
“偉大的留里克大王萬歲羅斯王國萬歲”
安排在人群中的士兵如此吶喊,他們引領起熱烈的節奏,因為所有人如此歡呼。
國王留里克更是向自己的臣民招手示意,他享受到萬民歡呼,感受到王國當有的盛況。
羅斯王國已經正式誕生兩月有余,新羅斯堡順理成章成為王國的都城,這里的民眾非常歡迎公爵升級為王,成為王都之民的他們紛紛為之驕傲,仿佛自己的身份也立刻高貴起來。
民眾的內心深處還有一個訴求,便是希望國王在歡愉自豪之際能布下一些施舍與萬民共襄盛舉。
國王留里克有意做此事
告示印刷在粗紙上廣泛張貼,文字的字體刻意印得很大,告示內容也頗為簡單任何的稅收減免一半。
種地的農戶原則上是要繳納十一稅的,或曰羅斯王國生產類型的稅收,至少也是繳納10的產值為賦稅。
十一稅屬于苛刻的賦稅標準,按照東方的標準往往是二十稅一乃至三十稅一。
這是很久之前的時代羅馬制定的稅收的標準,歐洲眾多的國家勢力的統治者過去沒有更好的借鑒,隨即撿起羅馬的一些制度加以利用。羅斯王國依舊奉行十一稅,沒有任何人覺得不妥。
過去幾年以來,王國的東方部分一直在擴張耕地,墾荒工作始終有條不紊進行著。
新耕地在墾荒后即被納入魚鱗冊,新開墾的田地最初的幾年被標注為“差田”,所謂一羅斯公頃產出燕麥僅有一千磅,當納稅一百磅。新田首年收獲完全免稅,未來幾年按照一百磅納稅。
新羅斯堡這座城市就是十一年前開始大規模興建,涅瓦河畔地勢平坦是一個優勢,可惜這里的氣候太冷了。
一大批田畝被開辟,只有沿河的部分田畝被定義為“良田”和“中田”,大部分依舊是“差田”。
本地的農民即便是納稅,自固定的稅法施行以后,他們當繳納的稅款燕麥并不多。同樣的,一戶農民甚至可以開辟兩羅斯公頃的田地,拋去種糧和稅賦,落到自己手頭的燕麥并不是想象中的龐大。限制農田產出的最大原因固然是氣候,農民缺乏精耕細作的意識也是重大原因。
一定要命令農民精耕細作以在有限的田畝面積獲得更大的產出
留里克若以純粹東方的思維自然可以逼著自己的農民這么干,但大家都是貨真價實的維京人。
劃船撈魚才是長久以來賴以為生的生活方式,羅斯移民舉族種麥子不過是近十年的事。撈魚是不必納稅,種地至少要給君主一百磅稅賦。
麥子是極端耐儲的食物,如果可以,人人都想得到更多的麥子。
國王的告示貼得到處都是,整個國都的民眾都在熱議。
國王的大軍注定要回來得晚些,都城總督科努松見得大王未歸,并不愿意貿然收稅。其實他就該履行自己的收稅責任,因為科努松有一種預感,今年按部就班的收稅并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