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g”的后綴在法蘭克王國的確被明確為“圍墻庇護之城鎮”的意思,但在北方斯堪的納維亞,它就是原始的“封閉地區”之意。這一點,明明留里克應該最清楚,畢竟羅斯堡老家就是這樣命名的。
他也是思考一番才悟出來,終究是自己大意了。
所以究竟什么算是哥德堡
維納恩湖是本地區的高地冰蝕湖,它是龐大的淡水區域,環湖皆是冰蝕丘陵,每年的積雪融水為湖泊源源不斷的水資源,而湖水溢出至大海的通路倒是不多。
它要么注入東方的韋特恩湖,要么通過一條較寬闊的河流曲折地注入丹麥海峽的某個隱蔽之處。
這條河流并沒有特別的名字,它非常干脆,約塔蘭人直接稱呼它是約塔河。
大量的約塔蘭人住在這條河兩畔,他們墾荒種麥子又飼養牛羊。河流整體是偏南北走向的,如此地理結構竟與遙遠非洲的尼羅河相似。湖水向南流淌,若要南下只要隨波逐流即可。若是北上更簡單,在冰消雪融的春夏揚帆,南風即可推著船只北上。
這片河畔區域屬于約塔蘭地區的精華區,大量民眾住在這里,他們整體構成起哥德堡的概念。
當地到底有多少人
延雪平的向導從沒有統計過,他們也不過是曾多次抵達那邊做生意的商人,只能憑著直覺告知留里克,河畔地區的民眾至少也是維辛格瑟島那個巨大漁村的兩倍。
兩倍根據一連串戰斗抓獲的戰俘、找到的死尸,留里克對整個韋特恩湖的約塔蘭人總人口有一萬三千人規模這一較為精確的數據很是清楚了。
姑且就認為僅住在約塔河的民眾有三萬人。
所以若把事情想得最壞,他們能組織起多少軍隊若是發生決戰,羅斯王隊是否會面對一萬名當地戰士呢
殺戮不如果這三萬說著諾斯語信仰奧丁的人們可以歸順羅斯王國,哪怕每年只要令其繳納少量的貢品,對羅斯也是巨大的收益。而且這些人的存在,也是制衡傳統瑞典勢力發展的棋子。
若無必要,不可不分皂白攻擊。
留里克便是這么想的,但他也覺得自己的這些想法出奇可笑。
一直極為龐大的艦隊浩浩蕩蕩突然從龐大維納恩湖鉆出來,就是告訴當地人自己是帶著愛與和平而來誰信呢
軍事戒備不能丟,也不能任由部下不打招呼就登陸劫掠。
據帶路者所言,約塔河畔并不存在統一首領,那是大大小小的強勢氏族構成的部族聯盟,沿著湖畔形成一連串的村落。
若真如此,征服所謂的哥德堡就變得極為容易。他們內部不統一就難以組成聯軍,分散的村落便于羅斯軍隊各個擊破。
軍隊亂殺成為可能,只是這樣做了換來大量尸體如何得人心。
話也說回來,若非展示一下武力,何以逼著他們臣服
軍隊需要拿一兩個村落開刀,那就從最先遇到的村落打開突破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