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常簡單我們是斯拉夫人。
在這里任何的金屬器都是寶貴的,通過過往的貿易,斯摩棱斯克靠著銷售牛羊制品與糧食,從南方換來鐵器和鹽。乃至與瓦良格人游商謹慎的交易,再換取一些北方的精鐵與琥珀。
沒有足夠的鐵就不能制作羅馬式寬刃鐵劍,瓦季姆的步兵人手一桿約莫三米長的鐵矛,正所謂窮有窮的打仗辦法。
針對羅馬馬匪和其步兵廣泛披鐵甲的特點,這些鐵矛被故意打造成尖刺狀態,又在矛頭末端安裝寬刃好似多安了一副戰斧,使得矛更像是一種戰戟。它可刺、可夯、可啄、可割,實在是多功能武器。
戰士人手一面圓盾,瓦季姆在盾的制作上故意模仿自己的敵人。那是酷似維京圓盾的大盾,中間厚實,越到邊緣越薄。盾面上繪制著有圓圈與波浪紋構成的圖案,各盾繪圖極為相似,使得步兵集結一起列出盾陣,有著形制上的高度統一。
正所謂,你仇恨你的敵人,一不留神就可能活成敵人的樣子。
瓦季姆本無意,可征兵、練兵一年多,自己的戰士愈發像是一大群瓦良格士兵。
因為他的身邊的確有少數瓦良格傭兵做衛隊,即來自于里加灣的丹麥移民。這些人常住于斯摩棱斯克,因為有了全新的生活就與里加灣聯絡中斷,他們并不知道在去年
整個里加城市投靠了羅斯王國,當地的丹麥親戚們搖身一變成了新的
羅斯人。
瓦季姆就是在按照瓦良格人的方式練兵,所謂按照舊戰法作戰已經失敗,瓦良格人步兵戰術擊敗了自己的父親與松針莊園的大軍,不如學著敵人的模樣以牙還牙。
「我們當時為何會失敗呢我部兵馬人數眾多,大抵是敗在戰士打仗缺章法,士兵極度缺甲衣,弓箭的用處也太少。」
瓦季姆很會總結自己的失敗。
既然缺甲衣,現在亡羊補牢并不算晚。
相比于自己覆滅的故鄉松針莊園,彼時的生活環境與斯摩棱斯克頗為相似。
他很重視松膠,尤其重視它的軍事價值。
一張牛皮被裁減為大小相似的薄片并進行鉆孔,用麻繩將各皮片系起來,最終能造就一套很有薩爾瑪提亞風格的皮質扎甲,雖然他們并不知道這套傳統編甲術學習自古代草原人。
牛皮已經足夠硬,倘若每一片皮片深度浸泡新鮮松脂十日,再取出自然陰干即可逐漸自然硬化。
此乃原始的硬化皮甲,由于斯摩棱斯克地區的松脂資源過于豐富,大肆制作硬化牛皮扎甲成為可能。
故意拖延一年時間再嘗試主動進攻,是的瓦季姆得以集結出一支精兵,并給這支隊伍大規模配置新造的硬化皮甲。
他做過實驗,鐵劍能在這樣的皮甲上砍出明顯痕跡卻根本無法砍爛,鐵矛進行戳刺也幾乎做不到一擊刺穿。
至于硬抗來自戰斧戰錘夯打,這就不能奢望了。瓦季姆直到即便戰士佩
戴瓦良格式的貼皮盔,它能扛住劍的劈砍箭矢射擊,被毫無刃部的鐵錘夯擊,錘子根本是無視頭盔保護,士兵的頭骨都能被砸碎。甚至是硬木做的長柄木錘,正面砸中披著鎖子甲的戰士,也能砸一個筋骨崩裂。
鈍器有著用武之地。
于是作為士兵的副武器,他們的腰里攜帶著手斧、匕首的鐵質武器,也有人帶著末端表面鑲嵌鐵釘的木棍,作為近戰搏斗的鈍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