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也不會忘記,最初國王組織騎兵時就給各村下達指標,每個農莊的首領必須交出自己的一個兒子從軍。
當初那些男孩哭哭啼啼,老爺也是愁眉苦臉。
如今呢曾哭啼的男孩成為立了功的青年,橫刀立馬各個渴望新的戰爭,還因作為直接聽命于國王的精銳戰士,前途不可估量,他們比自己做
博雅爾的父親更傲慢。
他們可以,我為何不行國王今年給了所有人機會,大伙兒又去了國王的學校上了兩年學,真就就比老爺的兒子弱
男孩們不禁想著很多。
「可能我做不了常備軍,做公民兵旗隊戰士也很好。這樣我能參戰,既然是遠征法蘭克我就有機會拿到巨額戰利品,搶掠銀幣和生活品,就能立即改善家庭的生計。如果我在戰場立大功,應該還能被吸收進常備軍,這樣我就能有豐厚薪酬接濟全家,哪怕不幸戰死,我弟弟也有優先資格接替我在軍中的地位。」
普通的斯拉夫人小家庭并不傻,他們的確有著豐富的土里刨食的經驗,并非意味著就這點本是,
恰是因為窮逼得人們去算計得失,不乏有目光長遠之人與賭運之人。
有識之士想辦法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主要針對羅斯血脈后裔教育的學校,為此不得不繳納一筆學費并極大程度自費伙食,為的就是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種家庭對「知識改變命運」缺乏理解,卻非常清楚羅斯王留里克選賢任能,哪怕自家的崽子再有天賦和能力,不被發現就可能埋沒。能在國王身邊早早露臉,被其重視的可能性就更高。
一個又一個小家庭將招兵視作改變全家命運千載難逢的機會。
自會議結束后幾天,有志青年們字面意思開始摩拳擦掌。
往往是家中長子與長子被全家人期盼著從軍,即便是半大小子也是不可多得的壯勞力。如果因為兒子們加入公民兵并參與遠征,不就意味著明年春耕更為艱難
說不定這就是全家翻身的唯一機會
一個又一個家庭召開「家庭會議」,擁有最高話語權的一家之主、孩子們的父親極為魄力地要求孩子們必須參軍。話語是針對自己所有的兒子,哪怕是還是牙牙學語的男孩。失去一個男孩還可以再生育,而做了公民兵的男孩就有機會晉級為常備軍,吃著國王恩賜的俸祿、拿著國王賜予的武器,為國王打下大大疆土,作為交換戰士得到血酬。
只要一個男孩得了血酬全家即刻翻身。哪怕男孩戰死也不可惜,家里有更多的孩子
出生,就意味著還有更多的機會。
仿佛,家中長子成了工具是也不是。
長子能繼承的大部分家業,作為交換也有義務幫襯弟弟妹妹,甚至又理由去幫助妹夫姐夫。
一個傳統農莊絕非一姓之村,復雜的聯姻令血統較雜的斯拉夫人形成一個又一個大型聚落,而今這些農莊開始陸續加入瓦良格人的血脈,似乎也因為這個使得各個村莊愈發好戰。
有意者已經在積極準備,現在連國王的信使親自傳達消息,讓一切變得無比真實與美妙。
「孩子。拿上我們家祖傳的斧頭,帶上它讓它飽飲敵人的血。你的爺爺、祖爺爺,還有所有的祖先會予你勇氣。」
父親就是這樣鼓舞自己的長子,而男孩的母親則將護身符信物用彩布縫制好塞進兒子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