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
亞的村莊首領并非樸實莊稼漢,這些土貴族已經半維京化,換一身衣服誰敢說他們是拉脫維亞人,而且一群跑內河貿易線的瓦良格人。只要有現金,就能帶著它們去偏全地方購買很多物美價廉之物,到頭來自己一定發大財。
雙方便秉承著一種默契,當留里克親自參與了本地人的小祭祀后,這份默契就成了契約。再令這些土貴族訝異的是,羅斯王對契約的重視度之甚,他是要將契約寫在紙張上、刻在黃白色的松木板上,且一式多份形成書面文件,最后是用羽毛筆以北歐通用的傳統盧恩文字簽名。
遂在拉脫維亞人眼里,羅斯王基于并非光榮的大家以巨大的榮譽。人人知道自身的確切實力,承蒙羅斯王在精神上看得起大伙兒,又實實在在給了大家發財的機會,自然要對他忠誠
因為羅斯王已經在支付現金了
那是從斯摩棱斯克的土貴族手里掠奪的一批銀幣,它們的重量并不多,按照十年前就制定的規矩,所有搶掠貨幣中的一半要上繳羅斯王。
戰士們究竟掠奪了多少錢留里克沒時間和精力去調查,他的確將一批銀幣攥在手里。銀幣不多,感覺上保留至今的還不足五十磅。
在都城和諾夫哥羅德這筆錢依舊是巨款,對于留里克已經算不得什么,換算成官方糧食就是五萬磅燕麥,而收獲期的脫殼、水分含量較高的新燕麥,則可買
到八萬磅。
而王室官田的糧食年收入已經達到了超過五百萬磅之巨而這,還是建立在羅斯王國暫停了收取糧食稅的基礎上。無他,戰爭掠奪的好田大部分歸王室,并雇傭一批斯拉夫麥客打理,哪怕是相對粗獷的種地方式靠著足夠的面積規模,收成依舊極為可觀。
新農具、初步灌溉系統的使用、豆科植入引入、輪作制的運用,相對于過去時代可謂是一種精耕細作了,使得糧食的單位產量確實在穩步的、小規模的提高。
哪怕留里克依舊覺得自己方面的農業水平仍可用“稀爛”來形容,卻實實在在比本地區的其他族群,僅就糧食單位產出而言可謂強上了一倍,再論拋去種糧損耗后,那就是強上三四倍了。
在并不優秀的環境下,依靠著對傳統農業的改良,羅斯王國的糧食核心區的單位畝產正逼近當即科技水平的極限,畢竟留里克知道自己就算用了化肥也不能帶來畝產千斤的農業奇跡――這寒冷爛地就是灑了金坷垃,再趕上大豐收年景,也至多畝產冬小麥四百斤罷了。
里加灣的農業環境與諾夫哥羅德一個級別,留里克不奢求本地人真能拿出大量糧食以充軍糧。倒是可以批量制作熏制的鯡魚肉干和粗加工的鈉鹽,而自古以來的老羅斯人就把鯡魚當做主食,反倒是麥子是稀罕物。
如果羅斯大軍再度以魚肉和魚油為主食,留里克估計
也并無不妥。
再者,羅斯軍到現在都攜帶者大量掠奪來的糧食,當騎兵部隊駐扎之際,人吃馬嚼的糧食并不需要本地人。
不過里加的民眾已經行動起來,婦女拎著籃子大膽得走近羅斯軍的城外營地,兜售自制的咸奶酪、大塊鹽錠、已經凍干了的魚肉干。uu看書甚至,有的年輕女人出賣色相
女人如此,男人亦如此,當大家都明白這支羅斯大軍是己方勢力后,大量的拉脫維亞人想到的就是立刻賺錢,而手里都有一筆現金的、哪怕是非常年輕的羅斯戰士,他們也愿意買些土特產打牙祭。畢竟,真的有鑿冰捕魚人拎著凍得硬邦邦的大鱈魚來兜售,羅斯駐軍的出現直接導致里加鮮魚市場的蕭條,或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漁獲交易市場并非蕭條,而是挪到了羅斯人的營地。
無他,羅斯戰士是真的給錢,甚至出手闊綽
一條大一點的鱈魚就換來一枚銀幣,這在年輕羅斯戰士的三觀里很劃算,在缺先進的拉脫維亞人眼里就是慷慨。
頓時,羅斯大軍有錢任性的美名傳遍整個里加,繼而向附近村莊快速蔓延,于是更多的村民終止觀望,帶著自家的土特產就向著里加移動,生怕那些羅斯戰士花光了錢財導致自己撲了個空。
這是留里克始料未及的,想想看也合理“我們,就像是駐韓美軍一樣,在制造一場特殊的軍需品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