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歌德倫德提交了大量的適航報告,大戰艦在芬蘭灣自由穿行,尤其訓練一個利用南方與北風進行正方面的快速突進,從而得到一個關鍵數據比過去的主力艦阿芙羅拉級戰艦跑得還快。
已經退役的阿芙洛拉號一直作為海軍訓練艦存在,她傷痕累累的身軀已不適合再在寬闊洋面輾轉騰挪。
阿芙洛拉號以老兵的身份靜靜停在泊地,靜靜觀摩著龐大艦隊于今日離開母港。
“海上君主號的航速只要完全兜住風,可能會以一小時時節的高速飆船,大不意味著一定磨蹭,她和她們完全靠風力前進,跑得是否快,極大依賴于對風的利用”
想到這些點,留里克就不禁抬頭看向那有整根云杉打造的桅桿。
要把一棵大樹安裝如主桅的預設基座里,造艦之際可是廢了巨大功夫,尤其是在干船塢旁平地搭建了大型腳手架,另有棘輪吊車裝置,再在大量人員幫助下才完成安裝。
接著,便是進一步對主桅的加固,從而使得主桅桿基座成為整艘船的質心。
這艘足有無根桅桿的大帆船,如利劍般向正前方凸起的前桅,它的唯一橫桁現在捆扎著風帆,主桅外的三根副桅清一色是
羅斯標準型的大三角帆。
所有的風帆暫時都是捆扎狀態,水手們當前忙碌所在正是如猴子一般四處攀爬,乃至是騎在橫桁上解開捆帆繩索。
大戰艦如此,其他戰艦亦如此。
當所有戰艦解除對風帆的束縛,遠征軍的登船行動也在冉冉升起陽光下悄然開始了。
一名年輕戰士,哪怕他只有十四歲,體重也達到了170羅馬磅,折合接近七十公斤。至于成年健壯的戰士,體重總在200羅馬磅上下。
這樣的體重可比法蘭克的那些農民兵沉重很多,基于藍狐的情報,法蘭克的持續內戰使得大量農民自帶武器加入貴族軍參戰,那些人的身體素質決定了短時間內成不了強軍,以至于各貴族不得不大肆征兵靠著人數優勢彌補單個士兵的不足。
羅斯則不然,雖是軍中有著大量年輕戰士。年輕人彼此間可是不同的那些法蘭克的十二歲農民男孩盡是一些“小雞仔”,羅斯人的十二歲少男少女乍一看去都已有成年人的姿態。
年輕戰士哪怕年輕,那也有十四歲上下,自小吃好喝好的他們正全方面接近于北歐壯漢。
海上君主號的定位是海軍旗艦,以及最大的運輸船,除了海軍人員外她不再承擔運兵任務。
這倒無妨,二十艘武裝貨船儼然成為標準型運兵船。她們本就為綜合運輸而存在,現在一艘船運一個戴著全副武裝的百人隊,它的空間利用率
最夠了而總載重還不足二十噸,遠不及它設計時的最大五十噸運力冒險著運輸礦石,一百噸也能強行運。
于是,這些武裝貨船密密麻麻停泊在港口棧橋,背著碩大雙肩背包的戰士排著隊登上翹板進入船艙。
故意造得修長的武裝貨船可令戰士們分坐兩邊,他們待在船艙里,局促的環境固然令人不舒服,考慮到此次遠航又不是待在悶罐里一個月不冒頭。再說了,若是覺得船艙了不舒服,站在甲板上透氣也可沒問題的。
歷次作戰立下功勛的大戰艦們成為最安全的運輸船,為運輸而生的武裝貨船卻又成了運兵船。似乎這有些黑色幽默了,實在也是留里克基于海軍現狀做得考量。
他必須考慮大軍抵達目的地后可以快速下船,尤其是里加海灣的特性,使得大量小型一些的船只,戰士們登岸的最簡單手段,其實是令船只故意擱淺。
令戰艦擱淺豈不是自毀船只倘若大戰艦都滿載軍械物資,她們就沒有任何靠岸的理由。,
標準型武裝貨船,基于對傳統運貨柯克船的加長版本改進型,哪怕用它強行沖灘也無妨,屆時戰士們即可踏著潮水退去的沙灘直接登陸里加港口做一次大休整。
人員是如此,對于戰馬與馴鹿的登船標準又變了。
曾經,戰馬經歷漫長的航行從易北河入海口回到涅瓦河的新羅斯堡,三周的航行這些耐力極強的突厥馬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