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既然是要攻擊一座更堅固的石頭城,留里克還是希冀更強大的攻城武器。
四天之后,矮人邁爾帶著留里克的旨意終于以最快速度回到了科布倫茨大營。
命令不僅宣布制作完畢的重武器向上游運輸,也給留駐后方大營的其他戰士以新的命令,因為重武器一旦落成并證明可以進入實戰,針對梅茨的下一步軍事計劃也該落實了。
于是,后方大營的指揮官、老將格倫德不得不振作起來。
常備軍第一旗隊的老兵們與眾多的約塔蘭人戰士,乃至是從本地人中招募的一些民兵充當民夫,前前后后可能有五千之眾,都要開始準備大量物資以應對概率極大的冬季攻勢。
因為在羅斯人的戰爭概念里,冬季恰恰是發動戰爭的好時機,恰恰可以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雖然過去十年里的多次冬季行動,羅斯軍勝利的方法各有千秋,可歷次行動都贏了,冥冥中人們都愿意相信有“冬將軍”在背后默默助力。
帶著大王的旨意文件,矮個子的邁爾搖身一變被伙計們推舉成臨時的老大。
留里克雖沒有給邁爾權限,事實是這個矮而壯的男人被大家賦予關鍵責任親自監督五座重武器裝船并運抵特里爾。
運輸勝利,獎勵如何要看大王的意思。
倘若運輸途中出了亂子,重武器掉進河里消失不見,絕大部分罪責就要由邁爾來擔當了。
卻說“母牛投石機”,它的個頭是舊版本的等比例放大,框架結構是堅硬橡木所制,所用材料完全可以當做船只龍骨,也唯有它才能領工匠們覺得,在發射石彈時強大的沖擊力不會震斷框架。
框架非常沉重,即便安裝了全部六個輪子,也需要多名壯漢以纜繩奮力牽拉方可運抵河畔碼頭的棧橋。
如果有像是羅斯的北方礦山運貨碼頭的“鼠籠起重機”,一點點將框架吊起來,只需兩個男人如倉鼠一般不斷踩動滾輪即可,奈何科布倫茨并無這種重型設備。
為了重武器能迅速運輸,老將格倫德選中一批壯漢,最終當卸下所有零部件的重型框架拖曳到碼頭后,由多達二十人合力將之搬運到長船上。
甚至羅斯人為此付出了很大的犧牲,多虧了長船的船舷低平使得可以承載框架,這又顯得桅桿非常礙事,于是格倫德自作主張下令砍掉桅桿,將改造后的長船作為重武器的專用運輸船。
最沉重的木框架安放完畢,長船吃水線猛得下壓,好在這些長船本就可以運輸合計四五噸的人與物資,運輸個框架不成問題。繼而是繩索捆綁固定,再將撤下來的巨大“扭力繩索單元”,透射臂、石彈兜、蓄力絞盤等零件扔到船上。
一個工匠小隊押運一船,他們不必親自劃槳,而是全身心押著自己的杰作,再被友軍的船只拖曳著向上游特里爾大營轉移。
因為整體的木框架之重量并沒有到一噸,二十人合力搬運分攤到個人身上不顯得沉重了。再說,被挑選的搬運工各個是力士,他們將在下一次戰斗中穿上羅斯最重的整體板甲,以獨立戰斗個體的姿態脫離大陣與敵人進行野蠻廝殺。
對于這些力士,當眾喊著耗子搬運重武器,無疑彰顯了自己狂戰士的身份。他們很喜歡被民眾歡呼的感覺,沉浸于這種榮譽感,他們搬運得更加起勁。
一支專業船隊在十一月下旬的摩澤爾河上緩速前進,桅桿高揚羅斯旗幟,不同以往的是船隊為了求穩,整體航速并不快。
從特里爾大營至科布倫茨大營,兩地水路交通一來一回最快一周即可完成,如果是白晝時間更長的夏季,這個時間還會進一步縮短。
因在特里爾的維度,在冬至日白晝時間將微縮到不足九個小時,當前白晝的事件已經很短了,運貨的戰士不得不利用有限的白天,在求穩同時盡量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