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難民越來也多,放眼望去河對岸臨時營地鋪天蓋地。
現在的歐塞爾伯爵已經帶領伯國的絕對主力去了第戎,作為邊境騎士一定要把守各個關卡要道。
蒙塔日因其橋梁而關鍵,是否把海量的難民放進來……這件事安德魯斯思考了很久。
隨著使者快馬加鞭將消息送到歐塞爾城,大主教赫里巴德獲悉此事后當機立斷給予安德魯斯命令——打開大門開放橋梁,將所有奧爾良難民送到歐塞爾城。
因為,當歐塞爾伯爵糾集全境大軍展開所謂的
“勤王東征”,歐塞爾本城的一切事務都委托給了大主教赫里巴德。
這位大主教絕非等閑。
當他還只是教堂男童時,就已經在查理曼的身邊工作。
年老的查理曼有一些特殊的癖好,彼時的康拉德與赫里巴德都伺候過這位“羅馬皇帝”。
兩位早在查理曼的宮廷時就彼此認識,一些過往的秘密也僅有兩人知曉。
甚至于一些秘密若是被他人獲悉,知情者如果身份地位不高,一定落得不明不白死去的結果。
伯爵康拉德比主教赫里巴德年長不少,倘若后者不是在做教士,彼此以兄弟相稱都不過分。或者說,兩人在年輕時也確實是一定程度的兄弟。
正因為他們有著過于親密的過往,康拉德才愿意將歐塞爾交由大主教管理。
拋開個人情感問題,把歐塞爾完全委托給大主教,康拉德也完全不擔心主教大人會突然反叛。
因為這位赫里巴德可謂深受皇恩,當他年僅十七歲時,因伺候查理曼過于賣力,令皇帝高興得干脆設立了一個新官職——宮廷主教。
于是,赫里巴德就是法蘭克帝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宮廷主教,自他開始,各地王子也就陸續設立起自己的宮廷主教。
以赫里巴德的三觀,他只愿意承認法蘭克僅有一位皇帝,且這位皇帝的權威不容其他王子僭越褻瀆,哪怕當事王子是皇帝的親弟弟。
年老的“虔誠者”路易,竟為了新出生的小兒子
徹底打亂了分封格局。
原本三位王子已經確定了彼此的權力,長子洛泰爾就是下一任當之無愧的“羅馬皇帝”,另外兩位王子也宣誓恪守敕令忠誠于自己的大哥,奈何……
因為小王子查理的誕生,導致817年敕令不再算數,那么所有王子甚至包括洛泰爾本人,都不必再忠誠于昔日的誓言。
赫里巴德反對老皇帝的愚蠢主張,他堅決支持洛泰爾是合法的“羅馬皇帝”,還認為最后出生的“禿頭”查理本不該出生,朱迪斯皇后就像是傳說中的莉莉絲,老皇帝被蒙蔽了,于是才有查理的誕生。
“禿頭”查理簡直是惡魔之子,其誕生即掀起帝國內戰,引起生靈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