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里克身邊又聚集不少貴族,吉爾伯特、艾伯哈特,乃至是列日大主教哈特加。這三位去年戰敗被俘的家伙也要迎來自己的結局,所謂按照約定,當與勃艮第構建和平關系后,三人即可帶著剩下的武裝民夫回家。
此次和談,三位地位尊崇的低地貴族、高級教士,也需要作為親歷者與參與者參與其中。
為此留里克可是連夜起草了《和平條約》的方案,其中的一些條款,在許多暴躁的羅斯戰士看來,大王又在施展他那過度仁慈的善良了。
其實按照廣大士兵的態度,與勃艮第講和本身就是荒謬的。羅斯兵威正盛,不如乘勝追擊,把他們全部砍殺后,大軍一路劫掠到傳說中的地中海之濱。
留里克也想過這種方案,如今局勢有巨變,留著勃艮第可比滅了他有用。
他決定承認“勃艮第王國”,更是正式承認威爾芬為國王,此事還要落在紙面上,以神圣的拉丁語寫成條約,最后附上大貴族的簽名。
也許《條約》很容易被撕毀,新敗的勃艮第不至于今天簽約不足一年就毀約。
留里克不會把勃艮第人逼得全體反抗,他得饒人處且饒人,決定讓渡一些既成事實,譬如凡爾登的歸屬權。
既然完全占領了凡爾登,它完全可以交給羅
斯的同盟勢力管理——由拿騷-科布倫茨伯國控制。然而就現實來看,控制拿騷的黑狐與索菲婭,能成功消化被打成白地的梅茨平原就是巨大成功,再欲牢牢控制杜奧蒙山以東的凡爾登簡直癡人說夢。
恰恰相反,杜奧蒙山可以作為兩個勢力的天然邊界,其中的大山谷也是兩個勢力間的通路。
不如就把凡爾登讓渡給勃艮第,此舉算是安撫他們,也是對未來的拿騷方面減少治理成本,而且兩個勢力靠著山脈做領地劃分,它就不會輕易變動,因為山脈就杵在那里,它不會改變,雙方不會再未來隨隨便便爆發領地沖突。
《條約》已經準備完畢,它一式兩份,以拉丁語寫在樺木皮制作的硬紙上。
該條約不僅僅意味著羅斯與勃艮第會進入和平狀態,兩個王國必須互相承認,同時,一些參與和談的大貴族也在文件上落筆,承認勃艮第王國復國。
甚至是列日大主教哈特加,留里克就是逼著這個老頭子也要在文件簽字。
哈特加即是大主教,也是皇家宮廷顧問,他理應完全效忠洛泰爾。老頭子深知如果自己簽署條約承認了勃艮第復國,就是對洛泰爾的被判。可惜自己別無選擇,因為他非常清楚,當勃艮第人退出戰爭,屬于洛泰爾的時代就真的結束了。
誰是法蘭克未來的統治者?未來還會存在法蘭克嗎?只有天主知道。
他唯一能確定的是,羅
斯王留里克并不打算毀掉天主信仰,只要自己成功回到列日,在廢墟上重建主教坐堂,一切都會好起來。
羅斯陣營的諸多大貴族態度達成一致,甚至是包括錫格堡宮廷伯爵這種全程看戲的所謂大貴族,也愿意慷慨承認勃艮第復國。
凡爾登這邊做出很大的動靜,大量貴族齊聚東岸,大家期待著勃艮第人赴約。只是……只要看看身后的大軍,大家實在擔心勃艮第人陷入深深猜忌不敢上前。
“也許我做得過火了?無所謂,我的士兵絕不撤。”留里克心一橫,反而將更多的士兵從西岸調集到東岸。
與此同時,勃艮第人正在沿河北上。
康拉德、居林、威爾芬、艾爾蒙諾,以及其他幾位小伯爵,他們一樣為了彰顯自己并非弱者,這次集合五百名騎兵聲勢浩大地赴約。
康拉德此舉也是為了己方做關鍵的保險,倘若羅斯人玩陰的,勃艮第方面不至于束手無措。對方的箭矢犀利是無解的,所以參會的所有士兵多穿一層鎖子甲,盡量抵擋一番。
他們全程沒有笑意,心里嘀咕著羅斯王究竟要提出多少苛刻條件,有哪些是可以妥協的,有哪些又是寸土不讓。
康拉德的底線很明確,無論如何勃艮第勢力的現有領地不可喪失,除此外凡爾登也要盡力爭取過來。
只是遠征開始之前,勃艮第諸貴對梅茨平原的渴望,應該只能化作無盡失望了。
不久,進軍
的他們就看到北方一片亮閃閃,眾將是頓時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