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魯瓦城方面一直清楚自身面臨著嚴峻的戰爭威脅,在過去數年里整個伯國都采取守勢。如今戰爭不但降臨,且是以慘絕人寰的方式降臨,一切對戰爭規模的樂觀想象都成了泡影,特魯瓦什么都沒做錯,值此戰亂的大時代,無可避免的進入風雨飄搖中。
所以當伯爵阿勒蘭在以決絕的態度告知歐塞爾方面的使者“我將戰斗到死”,然后就開始利索能力的大規模軍事動員。
在此之前的兩個月,因為羅斯騎兵菲斯克所部針對領地村莊的大肆破壞,大量無家可歸的難民如潮水般涌入特魯瓦城,他們一直聚集在城外的荒地,一直接受著伯爵大人的庇護。
慘劇主要發生在伯國的東北方向,民眾的家宅化作灰燼,萬幸的是很多人成功帶著細軟逃命了,他們帶著余糧、豢養的禽畜撤離災禍之地,一段時間內不會遭遇饑荒。
若危機得不到解決,緊張局勢持續到七八月份,一旦收獲季錯過一定會導致第二天的饑荒,到時候勢必一片地獄景象。
伯爵阿勒蘭依舊沒有將賑濟難民歸為第一要務,其一自己的伯國已經風雨飄搖自身難保,其二糾集軍隊做好戰爭準備才是當務之急。
他見到大量難民還有飯吃,于是戰略中心就放在了擴軍上。只有城內的教士拿出一部分糧食賑濟,又收殮各種原因死去的難民。
從城內走出一批軍事,他們進入隨處可見的難
民營地,從中挑選精壯編入軍隊。真正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男子并不多,倘若這種人足夠強力,早就被伯爵收編做了扈從。
畢竟二十年前的帝國遠征特魯瓦出力甚多,在兵力損失上也很嚴重。戰爭雖然是以科爾多瓦埃米爾國的大敗結束,法蘭克諸貴的力量也不同程度受損,其中又以法蘭克本族的損失最糟糕。所謂在高盧人的汪洋大海里,法蘭克族人一直不占人口優勢,軍事力量的嚴重損失后的結果,一如特魯瓦伯國現在的窘迫局面。
軍士見征兵任務難以完成,他們索性放寬了征兵標準,那些胡子花白的老者,或是剛開始長胡子的半大小子都被強征進了軍隊。
民眾若是堅決保衛家園,當羅斯騎兵出現的時候他們就會拿起武器奮起反抗,而非只是聽說了消息、看到遠方冒氣濃煙就拖家帶口地逃跑,尤其是后來他們獲悉伯爵家族歷經三代人,斥巨資建造的蒙蒂埃拉梅教堂在烈火中化作灰燼,聞訊討伐敵軍的伯爵大人無功而返,那微弱的士氣也就瓦解掉了。
就仿佛肆虐特魯瓦的敵人是一群魔鬼,任何見到他們的人都會被殺死,任何的反擊會變成對空氣舞劍。
難民中旋即開始流傳一系列不切實際的說法,人們將最邪惡的事務稱之為魔鬼,整個地區肯定遭遇了某種詛咒。
大量所謂的民兵就待在城外,所謂的武器就是干農活的農具,所
謂的防具就是臨時制作的小木盾。多虧了天氣持續轉暖,衣著比較單薄的民兵不必擔心被東堤,只是很多人逃亡的時候跑得太急丟了鞋子,如今也只能赤足亂走了。
一如威爾芬估測的那般,特魯瓦真的組織了超過兩千名民兵。難民越多,阿勒蘭能組織的民兵也就越多。
越來越多的域內村莊聽說了戰爭的消息,很多村子明明沒有遭遇襲擊破壞,不明就里的民眾就已經拖家帶口地抵近達成,然后其中的精壯被扣留,強制性的成了戰士。
自最初的襲擊已經過去兩個月,長久的安穩不斷麻痹著民眾心態。那些來自西部地區的村民,他們的村莊根本未被襲擊,在城下經過一番折騰后,他們盤纏耗盡就紛紛折返回家去。
但大量村民還是無家可歸的狀態,他們不斷經營著城外的難民營,以至于營地逐漸變成新的村莊。
也有很多難民涌入現有的村莊,尤其是城市西南方向的村莊群,該地區本就是伯國的人口聚居區,當地有著更多的生活機會,隨著難民的涌入,當地的人口悄然間已經達到了兩萬人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