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務實的說法也迅速流傳開來,只因歸來的安茹兩支步兵旗隊又得到了集結令,行動目標就是進軍南特。兩廂合并思考,問題大抵也明晰了。
當夜,諸貴族聚集起來,就連兩位大主教也硬著頭皮參與軍事會議。
威伯特宣布起他的行動計劃,即集結自己的部隊沿著河畔大路直接進軍南特城。麥西亞軍與薩克森軍作為友軍,帶上盡可能多的士兵協同行動。
行動只是為了逼迫伯爵讓權,大軍的存在純粹是給予伯爵壓力,沒有人希望一場可怕內戰爆發。不過,伯爵若是堅決不放權,威伯特也不惜使用武力。
會使用武力的只有威伯特的兵馬,雷格拉夫與布魯諾全程武裝圍觀就好,不能背上什么惡名。
在這一問題上,哈特加、埃本兩位大主教的意思是一致的,他們反對無端的流血犧牲,年輕的威伯特能控制武力最好,哪怕到了很麻煩的局面,兩位主教愿意站出來去游說伯爵蘭伯特投降讓權。
雖然與會的雷格拉夫、老兵埃里克與安茹諸騎士,大家都覺得威伯特的想法過于異想天開。反叛的伯爵之子靠著三言兩語就能迫使伯爵讓權,那只能說明蘭伯特實在不是合格的軍事貴族。
鑒于威伯特反叛一事,連自己的父親留里克在三個月前就已經知曉并認同了。當前的軍事會議完全不是討論此事做和不做的問題,而是何時行動、出兵幾何的問題。
諸貴族迅速達成方案。
威伯特的南特政變軍出兵四百,其中重騎兵一百。
麥西亞干涉軍,出兵安茹的兩支步兵旗隊一千人、安茹騎士團三百騎、諾曼老兵三十。
薩克森干涉軍,出兵二百,其中騎兵三十人,剩下的全部為步弓手。
原本該是小規模的陰謀政變計劃,行動理應做得隱秘。
二十歲出頭的威伯特根本想不了太多,麾下軍隊在陽光下照得閃閃發亮,縱使想掩藏自身存在也不可能。
三位大貴族干脆拼湊出多達兩千人的軍隊,世間哪有這樣政變的,不明就里的人還會覺得他們分明是在向南特伯國發動一場強有力的入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