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位貴族在雷登主教的檢視下簽署大名,三份羊皮紙文件交到三方手中。
雷格拉夫代表勝利方拿到一份,并宣布帶到安茹永久保存。
雷登修道院宣布永久保存疑問。
最后是失敗者諾米諾伊,他宣布永久保存文件,至于究竟如何妥善保存,那就是永久性封藏咯。
第二次布蘭之戰至此結束,打掃戰爭的工作也從現在真正的開始。
放眼望去,那被樹林包圍的戰場到處是如枯枝般猙獰的死者,血跡已經凝固,與泥土混在一起,空氣中還是彌漫著濃厚的腥味令人倍感不適。
逃跑的雷諾已經被定義為動亂魁首,此人無路可逃,最終一定逃回其赫伯格伯國的核心區,一個名為瓦納斯的城市。事情反而因此變得見得了,無論雷諾逃回去作何選擇,如今即以定下組成聯軍滅亡赫伯格伯國的計劃,雷諾本人的生死仔細想來已經不是特別重要。
雷諾當然可以逃進山林,過上如野獸的流浪生活。他留在老家的一切財富、家眷都成了砧板上的肉,絕望等待聯軍聯合攻擊。一個最終喪失一切的貴族,活著也等于死了。
戰場扔給諾米諾伊,被釋放的布列塔尼戰士開始掩埋他們的同胞。
簡陋的鏟子挖掘土坑,死者隨隨便便就扔了進去,層層疊疊直至要溢出墓冢。至少在掩埋過程中雷登主教在為死者做最后告解,這樣所有的靈魂都將去往天堂,活著的人也都安心了。
自從簽署條約諾米諾伊就被當即釋放,他可以自行決定自身去留,哪怕掩埋完死者立刻撤軍也好。因為一場大戰后有太多事要做,就算聯軍計劃進攻赫伯格伯國算總賬,軍隊必須經過一番休整再行進攻,按照雷格拉夫的估計,己方至少要修正兩周時間,進軍計劃也就拖到了十一月末。
或是因為掩埋死者是個大工程,又或是還有別的要是,看起來諾米諾伊并不打算短時間離開。
對于諾米諾伊,僅僅是繼續戰爭就有大量事務要談,結盟后的布列塔尼要征召多少戰士出戰,擊敗赫伯格的核心城市后怎樣處理,如果抓到雷諾如何處置……甚至僅僅是發起進攻就有得詳談。
隨著他發現了自己兒子的尸首,一位老父親頓時跪在地上痛苦流淚。諾米諾伊哀嘆兒子死得過于壯烈,論及對勝利者的仇恨已經沒有了。
埃利斯波的胸前盡是致命窟窿,證明著勇士在廝殺中犧牲,勝利者沒有破壞尸體,反觀蘭伯特父子死相極為凄慘。
諾米諾伊默默收殮兒子的遺體,也許可以將埃利斯波的尸首運回山區,他審時度勢沒有這么做,而是為兒子開辟一個小墓穴單獨埋葬,以便未來局勢穩定后,將遺體運回去再行安葬。
甚至諾米諾伊也不知自己的未來,就算與勝利者簽訂了《和平條約》,當獲悉慘絕人寰的大敗后,其他的布列塔尼貴族是否承認“條約”還是未知數。兒子雖死,至少已經有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
孫子卡南和孫女科尼非常年幼,孫女可以立刻許配給某個貴族不至于遭遇傷害,倒是孫子……年幼的卡南什么都不懂,一旦自己突然死亡,卡南又當如何呢?
以自己的年紀已經無法想得太長遠,諾米諾伊只能專注于眼前的事務。
雷格拉夫顧不得這個戰敗的男人,布列塔尼人在掩埋尸體,麥西亞聯軍更是要直撲破落的布蘭城堡收拾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