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敵人?凡是遇到的村莊就是敵人,派遣出去的軍隊可以劫掠一切、殺戮一切!只是戰爭到目前為止過于順利,原本制定的方案適時地調整一下。
因為布列塔尼軍在第一階段的戰爭損失非常慘重,諾米諾伊想要恢復人口,同樣也希望抓獲一批俘虜,如此帶回山區也好向那些失去家人的民眾一個交代。
友軍想干什么?想得到什么?
老埃里克一下子明白過來,“呵,不就是想要奴隸嘛!兄弟們大不了做回過去的活計。”
雷格拉夫麾下的諾曼老兵首先是漁民其次是海盜,襲擊村莊抓人銷售是老本行,哪怕他們現在皈依天竺又人人封爵,對老本行的崇敬一點都沒變。固然信了天主后禁止殺人越貨,鑒于此次戰爭中的敵對方赫伯格伯國,已經被定義為“所有人都是惡魔”,殺死惡魔無人指摘,只是捕獲奴隸反而是仁慈了。
沒有誰覺得這套思想是歪理,老埃里克挑選一批安茹-香農民兵,乃至是跟著新主子干了的巴黎伯爵舊下屬,組織三條長船沿著文森河逆流行動。另有一條空船被拖曳著行動,它是干什么的再明白不過。
尤其是最后的這點巴黎伯國老兵,他們抱著一股子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做起強盜。戰敗貴族的手下嘯聚山林墮落為“森林匪徒”是常有之事,搖身一變成為諾曼海盜也不是不行。無論船上人出身如何,他們把大圓盾掛在船舷,手握長槳,喊著相同的號子,很有戒律地劃槳,向著上游快速行動。
受前些日子的降雪影響,瓦納斯城以西的很多村莊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降雪日子非常降噪,縱使東部喊殺聲震天,文森河西部的居民也渾然不知。
于是,三條長船如鬼魅般突然出現,近百名兇神惡煞的諾曼人殺過來了!
文森河上游有三個較大的村莊,每個村子皆是一個騎士的采邑。不似西部的幾個騎士領構建木墻包圍村莊核心,依傍文森河定居的騎士們在防御方面并沒有上心。他們防備的主要是布列塔尼人,文森河與上游地帶的森林可以遲滯敵人任何的攻擊,再說敵人放著瓦納斯城不打,沒必要盯著三個窮酸的騎士領開刀,僥幸心理作祟,時逢降雪日,他們的防備一塌糊涂。
可是諾曼人根本不管那么多,老埃里克關注的壓根不是騎士,而是騎士領中的那些屬民。那可不是屬民,而是一個個行走的銀幣袋子。就算戰后的諾米諾伊拿不出大量銀幣,用糧食、皮革、蜂蜜以及其他山里貨交易,也不是不行。
老埃里克首當其沖就是橫掃博諾村(bono),一如歷史該發生的那邊,在諾曼人肆虐的大時代下,博諾村慘遭洗劫,騎士對突然打擊毫無防備,村民武裝尚未組織起戰斗力,諾曼軍隊就殺到臉前了!近百名戰士面對一個三百余人居住的“大村”,在兵力方面可謂巨大優勢,只因就算給博諾村充分時間組織兵力,至多拼湊出五十個能打仗的士兵。騎士博諾騎士也才剛回村不久,他當初帶著十名騎馬扈從向雷諾落實封建義務,加上他自己的十一名騎兵就是該騎士領能拿出的機動兵力。
寒酸的村莊被橫掃,男人們盡數被殺死,博諾騎士被亂劍刺死,一群村婦則被拖到了大船上。
老埃里克非常滿意,但看到有部下試圖縱火,這種操之過急的舉動被立刻禁止了。他可不想打草驚蛇,只要船隊繼續行動,上游還有更多的獵物等待圍捕,等船只實在裝不下戰俘了再打道回府也不遲,返程時再繼續點火。
就這樣,他們以不遜色騎兵的速度,一天時間橫掃文森河上游,三個騎士領被挨個點名,在付出十人受傷的微弱代價后,老埃里克高高興興帶著二百多名俘虜折返回來。僅靠那條空蕩蕩的運奴船已經不夠用了,好在他們搶到了一些當地人的小駁船,另外的大船也有一定的運力。
船隊塞滿了俘虜,個別船只似乎有超載自沉的風險。以現在寒冷天氣,河水、海水冰冷刺骨,掉進水里的人怕是掙扎一番就可能因快速失溫死亡,這下被捆綁的俘虜反而不敢掙扎逃跑,無數人哭喪著臉、或是驚魂未定面色木然,船隊在夕陽下漂向下游,戰俘等待著未知的命運。
僅僅一天時間,赫伯格伯國在西部地區的主要勢力就被一百個諾曼人毀掉了。那里本身也是從布列塔尼人活動去搶來的地盤,一批南特居民被強行遷移到當地,被要求和當地人死斗。一切都是叢林法則,現在戰俘看似非常無辜可憐,但在布列塔尼人眼里,這群可恥的入侵者就應該做奴隸。
當天傍晚,西方一輪紅日,世界正陷入融雪時期的惱人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