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戰士們參與和即將參與的新戰爭,帶著兒子趕來新羅斯堡的亞絲拉琪,她更希望見證家族在此扎根與復興。
她抱著孩子住進父親老哈拉爾于新羅斯堡木墻內修建的新商鋪。
年僅不足兩歲的古斯塔夫來到這里,就立即為他的爺爺老哈拉爾視作掌上明珠,乃至家族復興的唯一希望。
甚至忽略掉女兒的貢獻與野心。
外孫與親孫并沒有什么區別,尤其是這個孩子將繼承自己的名號,繼承一切的事業。
老哈拉爾在羅斯征服哥特蘭的戰爭中并未受到致命威脅,漂亮的女兒通過與征服者聯姻的方式,使得家族并入到羅斯公國。因為是帶著一批規模可觀的物資移民到新羅斯堡,老哈拉爾看似一度孑然一人,而今他已經招募了一些貧窮的羅斯移民做傭人,乃至招募斯拉夫移民侄女做女傭。
所謂的女傭,某種意義就酷似妻妾。
父親的新宅邸為何會有明顯嬰兒的啼哭聲。
老哈拉爾略顯尷尬的指出那就是女兒同父異母的親弟弟,只是按照傳統私生子的身份不會被承認。
“算了吧。為了家族的事業,我愿意承認那男孩的身份。他不會繼承家族財富,卻可以繼承名號,繼而為家族拓展事業。”
亞絲拉琪這算是睿智之語?老哈拉爾不敢相信。可他又注意到,女兒的肚子明顯又是顯懷,他感慨于女婿阿里克的雄壯,便又不得不再思考一番女兒的話。
女兒從不是一束能讓屋子漂亮的鮮花,她瘦弱的肩膀正要復興整個家族,絕非僅是她爭氣的肚子,正要就是她的能力!
新羅斯堡附近是沒有石頭的,恰是如此城市依舊要用木材搭建城墻與全部的建筑。
亞絲拉琪此來是兩手空空,她抵達新羅斯堡后了解過父親創造的新家、新商鋪后,旋即開始為她的磨坊計劃奮斗。
本地沒有石料以做磨坊?石料何處尋?
有一座名為“石頭島”的三島小島群,就是合適的石料來源地。
那是任何走芬蘭灣進入新羅斯堡的船只都會途徑的島群,那就是戈格蘭島,海灘與內陸,表層土壤下是大片的花崗巖。
該島曾被奧托本人考察過,島上隨處可見的石料資源給了他充分的認知:若新城造石墻必用此島之石。
然開采運輸石頭本就是個麻煩的活計,興建新羅斯堡的人們天然的絕得既然唾手可得的大樹已經造就了堅固圍墻與全部建筑,何必再用石頭取而代之?公爵不可能逼迫兄弟們出力不討好地干這種事,除非公爵給出巨大的價碼,然公爵并沒有。
亞絲拉琪獲悉這一消息,立刻動用家族資金,雇傭漁民去搬運石頭。
僅僅三天的時間,一長船的石塊就卸貨了。
實則那不過是三塊大花崗巖,每一個分量不輕,漁民所言是四人合力才陸續將石頭搬到船。
石料開始被打鑿,被逐漸鑿成圓柱狀態,另有弓鉆帶動鐵鉆頭,硬生生在石柱上鑿出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