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木匠腦子里就能空間作圖,即便他們沒有接受過訓練,這就是經驗之堆疊使得他們能直接腦補整套加工工藝。
留里克這圖也不復雜,原則就是對現有曲轅犁的改造。
犁頭之后安裝有木制漏斗,有木管直接通向最下方與犁頭平行之處,如此麥粒漏出來,正好落在墾土后的凹槽。
此漏斗后端又有傾斜木桿,連接一個擋板,起到鏟子的作用可將土壤撥動遮蓋種子。
它們三者是一體的,整個播種過程乍一看去,不過是人畜合力拉著犁在耕種多年的熟練走過一個又一個折現來回罷了。
留里克讓他們先看圖,自己拿著木棍指著圖畫再宣講一番。
他們是種地高手還是木匠,在諾夫哥羅德是妥妥的知識人才,本身就是要牢牢拉攏的精英。
“我將收攏整個農莊的犁,以及我最近帶回來的。我可能會集結一百個曲轅犁,你們都要為它們改造。我知道這對于你們不是大問題,距離冰雪完全融化也有些時間。我不想聽到時間太緊完不成這種話,我將支付你們一筆很大的報酬。你們只要完成一只犁的改造,我檢查后合格,即可得……五枚銀幣。想想看,你們都可能得到半磅銀幣獎勵。”
再多的話根本不用說,留里克提出的報酬驚得他們渾身發抖,加上笑容止不住的臉,這群老家伙仿佛集體羊癲瘋。
犁與播種器聯合使用,東方早幾百年就在做的,還有灌溉與農家肥的使用,保證了一枚種子換五十枚的大豐收成為可能,不似傳統斯拉夫人這里,都九世紀了還是一種換五六子的糟糕產出。
留里克信心勃勃,他覺得自己的確是農業之神。這樣本地人直接跳過一段漫長農業發展,一下子開始接觸到精耕細作技術,即便是學個皮毛也比之前強很多吧。當然這里寒冷的氣候注定限制住了增長的上限。
即便一開始他們學得必然很笨拙,只要開始施行,比之以前也是巨大飛躍。他們過去的農業落后到極點,已經不必擔心會失去什么。
木匠開始行動,就用著留里克提供的一大堆工具。他們叮叮咚咚開始大規模改造曲轅犁,為了銀幣報酬甚至前所未有挑燈夜戰。
很短的時間內,第一只改造的犁出產了!它結構實則很緊湊,犁頭正后方幾乎貼著的就是種子的木制“漏嘴兒”,還有木隔板機構控制種子落下的速度。
由于零件是分開量產制作,木匠們分別制作一種零件,當改造的犁拼裝固定好第一只,后面的產品也就源源不斷產出。
雖然還沒有大規模實驗,留里克再木棚里已經親自驗證它的可靠。
接下來,就只等著改造的犁全部完成,還有冰雪融化、伊爾門湖徹底解凍、土地重新變得干燥。
留里克已然成竹在胸。
他這幾天他倒也不是單純指導工匠們,他特地寫了一些文件,合在一起就是一套教羅斯人種地法子的書籍。
他以盧恩文諾斯語、羅馬字母化諾斯語、羅馬字母化斯拉夫語和拉丁語寫了四份,令妻妾進行抄寫以備未來分發。
這樣首先會惠及羅斯移民,大部分人是看得懂盧恩文。至于本地斯拉夫人,斯拉夫旗隊的戰士們被惡補過一些文字,想來也能看懂。
當然,他們都看得懂圖畫!留里克近乎畫了一些漫畫,實為“農夫耕作圖”,令妻妾比葫蘆畫瓢得臨摹。
這已經是具備《農經》性質的文書,他也再一次感受到他需要一臺木活字印刷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