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獵人紛紛撤回熊祭鎮的木堡內,有人瘋狂敲打鹿皮鼓引得所有人注意,報信者已經斷定了來者就是卡累利阿人,且對方人數驚人,顯然是要拆了熊祭鎮。
羅斯獵人、漁民搖身一變成為戰士,他們本就是戰士,且冬季時期本就是熊祭鎮最熱鬧的時期,經歷了在新羅斯堡的冬季大祭祀后,又有五十多名羅斯人、一百名斯拉夫人,乃至五十名蘇歐米人,坐著雪橇就抵達熊祭鎮掠奪本地的小動物資源。
戰爭威脅到這座新興城市,整個城市現有定居者多達四百人,男人們合計一番做出重大決定,發布一個非常干脆的聲明:“這是羅斯公國打下的領地,即便戰斗到最后一人也不能丟!”
婦女和孩子被緊急疏散,一些實在上年齡的男人也被強行勸走。有一百余人必須離開熊祭鎮,他們乘坐雪橇在冰封的拉多加湖上狂飆,只為向新羅斯堡告急。
敵人兵力究竟如何?可能有一千人或者更多。
至少敵人的目的顯然是摧毀堡壘,那么他們必須付出血的代價!
羅斯公國在熊祭鎮的動員了二百五十名可戰斗男子,由于他們幾乎都是獵人,幾乎做到了人人持弓。不僅是短木弓,亦有一批木臂十字弓裝備,甚至是專門用于獵熊的鋼臂十字弓這種重型單兵設備。
早在建設定居點支出,留里克就想到了城市防備問題。卡累利阿邊患未除,且熊祭鎮存在本身就是對敵人的侮辱,那里亦是下一次討伐敵人的集結地,定然要在防御上大做文章。
獵人們只要皮革,至于肉就全部留下來儲備之。熊祭鎮里還儲備有一批麥子、凍得硬邦邦的魚。雖然堡壘里擠了二百余人,每個人都因為打獵的需要自己準備了不少食物,乃至是在大祭祀期間在新羅斯堡買的一些大餅。
人們信心勃勃,他們的食物儲備足夠抗住長達一個月的暴風雪,那么抗住敵人一個月的圍攻也是沒問題的。
他們以自己的經驗,王公在得到消息再集結大軍增援,前后至少也得十五天的時間。
十五天到二十天,成為守衛者的關鍵期!
另一方面,卡斯庫威大酋長御駕親征,奈何他的兩千人大軍并非鐵板一塊。多個部落、密密麻麻的氏族社群承認他的權力,組成的軍隊構成也很復雜,士兵缺乏平日里的默契,至于打擊羅斯人,他們并沒有明確的戰死概念,倒是都想著在戰后搶到一些鐵器。
羅斯人擁有大量鐵器的消息不脛而走,這幾乎對沖掉了人們對敵人的一半恐懼。
一批披著鹿皮,手持短矛、投矛、蒙皮木盾、大量弓矢的軍隊開始陸續出現在熊祭鎮外的冰雪覆蓋的草地,以逸待勞的羅斯軍隊就依托著木墻和哨塔準備防御作戰。
十字弓已經上弦,塔樓和堡壘各角安置的扭力彈弓也完成蓄力。很多人根本沒有披甲,就暫以鹿皮、熊皮做臨時的防備。
他們紛紛躲在墻后保持絕對的安靜,使得整個堡壘簡直空無一人。
如此情況讓卡斯庫威犯了難,好在這支卡累利阿軍隊不乏魯莽著。
相比于羅斯守衛者,敵對的卡累利阿戰士有得更多是狩獵經驗,至于打仗缺乏概念。
有人嘀咕:“也許羅斯人都被嚇跑了,他們主力不在這,就擔心自己兵力不足連夜逃亡。”
有人這么說就有人要去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