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疊的紙張按照一張近乎于1㎡的硬紙,按照一磅燕麥的價格銷售,公平的說它的價格比較高。
至于擦腚的手紙,價格按照重量劑量,相比于前者它的價格更高一些。
兩者的供應量暫時是有限的,不過每周的產量都在提高,技術成熟的當下有前后二百五十人從事到這一勞作中,工人為了收益竭力增加工作時常,故而日均產粗紙量已經達到約莫1000㎡的程度。
羅斯公國根本沒有足夠的消費市場吃下一個月30000㎡的硬紙,大部分硬紙都在留里克的倉庫里。
“也許在何時的時機,我必須得低價傾銷一部分。比如向亞絲拉琪推銷一下,把紙張作為燒餅和面包的包裝紙?還要擴大手紙產能,讓他們離不開它!”
留里克在囤積紙張,也對紙張的產能分配做了些許調整。
一月下旬,一批堪稱非常粗俗的文件被貼在諾夫哥羅德城里的公共打谷場處。多張由諾斯語和斯拉夫語寫的同樣內容的紙以松膠貼在木板上,穿的厚實的人們過來敲個熱鬧,凡是讀懂內容的人都在捧腹大笑,笑聲引得更多人的圍觀。
因為民眾是冬季生活總體是太單調了,或者說年年的生活充滿了乏味。他們需要一些笑話,尤其需要一些葷段子對無聊的生活來一番強勁刺激。
留里克正式這么做的,他親自動筆,在紙張上寫上很大很醒目的文字,重點描述人類的幾個部位,并大力宣傳手紙可以在冬季輕易擦去上面的污穢,避免自己成了惡臭的存在。
“他們有何可笑的?啊,也許只是他們笑點太低。”
留里克注意到這一情況,那么打谷場的公告欄當進一步利用!“也許該找些段子手專門編纂些笑話集公開出來,這樣有利于他們學會如何使用字母進行拼讀,也便于我以后發布政令。”
他的手段在當日就取得效果,公開販售的手指被消耗一空。可是留里克也清楚,諾夫哥羅德人當前的消費能力很低,真正有錢消費是實在瑞典和丹麥,真正的超級客戶則是東羅馬帝國。
留里克最在意的還是人們聚在打谷場圍觀公告欄那份“手紙廣告”的熱鬧勁,事實證明他們對新鮮信息有著巨大的需求。
等于說,他們需要書籍。
木活字印刷或是雕版印刷,這等科技的先決物質條件已經全部滿足了,留里克已經開始了行動。
他在安靜的夜里開始帶著妻妾們在做一件事:整編羅斯人保存的史料。
偉大祭司維利亞整理保存的信息木板記錄的盡是羅斯人過去的瑣碎信息,信息雖被謄抄到紙張上,如果將它編纂為《羅斯部族史》仍需大量潤色。恰是潤色方面,就特別考驗君主的智慧。
羅斯公國統御者三個族群,各路維京人、斯拉夫人和泛芬蘭人。彼此有著不同的原始信仰,對過去的日子也有不同的認知,要把大家整合成同一個民族,就需要塑造大家共同的記憶!
留里克在親筆撰寫書籍,其精神內核便是在描述三個族群本是一家,所有人都有共同的祖先,就像是一個家庭的兄弟們四散開來,后裔逐漸忘了彼此是一家人,如今一個強者振臂一呼,所有分離的家族重新聚合。
留里克更是在強調自己的確是被神王奧丁所青睞祝福的男人,也描述了留里克及其后裔的統治合法性與統治的義務。其最大的義務,正是保證臣民的生活安定,也規定了公國臣民的基本義務。那么這本書籍就擁有了公國憲法的性質,留里克也有意把公國的成文法典正式編纂出來并開始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