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考試,留里克對外宣傳的就是諾斯語中“競技比武”一詞。
這一下子引起了所有維京系移民的注意力,很多人訛傳王公是要讓孩子們比賽打架,從中挑選佼佼者,以后編入旗隊成為戰斗好手。
考試當然是綜合性的,公國站在這一歷史大變革期,尤其是外部矛盾頗為激烈,且過快膨脹的領地必滋生出內部矛盾。公國需要發展武備,需要動員全部的戰斗力,更要進行統一意識形態教育,比如崇敬七位神祇,將羅斯旗幟推崇為圣物云云。
那是為期三天的考試。
第一天皆文試,所謂統一印刷的試卷擺在面前,第一次考驗《歷史》,那是用拉丁語書寫的十道考題,以考驗孩子們是否了解羅斯公國過去的幾場大戰的名字,是否明白王公留里克的高貴身份。
第二場則是在一張紙上同時用諾斯語、斯拉夫語和拉丁語簡單地各書寫三個句子,若有能力多寫的孩子,將能得到麥子和蜂蜜的實物獎勵。
第三場考驗真是《數學》,相比于其他,唯有這一科最講究嚴謹性,亦是留里克在教學工作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考試考驗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尤其是乘法表的掌握情況。第一個學期的通識教育留里克只需孩子們統一掌握基本心算能力,明年還要加強數字運算的能力。
第二天與第三天,清一色是體能與軍事測試。
孩子們分年齡進行奔跑,所謂繞著諾夫哥羅德城下巷道跑上一圈,每個年齡層的前十名擁有麥子的實物獎勵。這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運動,本就天天體能訓練的孩子都完成了這份考核,其中的佼佼者在終點線立刻領到了獎賞。
人們頗為期待的一對一式比武決斗并不存在,倒是孩子們在打谷場表演的隊列行軍引得數以千計的人們眼前一亮。他們僅是些八歲的孩子,這要是再給他們十年時間,站在這里的豈不是都是勇悍戰兵?瞧瞧他們,隊列走得整齊,雖是各個臉龐稚嫩,勇武已在展現。
真正的武技藝考核目前有三種:持斧劈木頭、弓射靶、十字弓射靶。
三天的考試如同進行一場運動會,成績卓越者都有糧食等實物獎勵。
缺乏樂子的人們盡數圍觀,甚至遠處的斯拉夫農莊的民眾也聞訊聚集在諾夫哥羅德。這座城市瞬間涌入一萬余人,總人口突然沖到了兩萬!
如此城市集市變得更加熱鬧,考試反而創造了一波“運動會經濟”。
此事正是秋收的前夕,諾夫哥羅德的集市突擊銷售有助于收獲的鐵器,鐵匠聯盟與王公留里克趁機也都賺了一筆。
那些進城看戲的民眾眼睜睜地看到經過王公訓練的兩千名孩子所擁有的別樣風采,孩子們年齡都差不多,無論男女都顯精壯,與自家的崽子在氣色上有明顯的差距。孩子穿著完全統一的衣服,如果不是妻子的女孩的上袍更長酷似裙子,就難以看明白性別。他們也更加的干凈整潔,走隊列的隊伍皆有人喊著號子,整個隊列跟著變換隊形,甚至于他們連踢腿揮臂的動作都完全一樣!
經歷過一個春夏訓練的孩子立刻在秋收工作中爆發出戰斗力,他們年齡是小,體能方面的能力卻遠遠超越了親生父母的預期。
全域性的秋收工作勝利結束,緊隨其后留里克的稅收工作也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