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恐慌情緒開始蔓延,農民們自發起來的五花八門的祭司活動越來越熱鬧,這一點梅拉倫人的祭司們深有感觸,畢竟那些人很愿意收錢辦事。
不過這份恐慌,都被傳統的貿易季的熱鬧掩蓋住。
當然,在丹麥人控制下的最為“繁華”的日德蘭半島,來自哥特蘭人信使的抱怨,無疑是深深刺痛丹麥首領哈夫根的神經。
“那些梅拉倫人,太過分了!羅斯人襲擊我們,你們也采取行動了?!”
盛怒之下哈夫根有意組織一支船隊討伐罪大惡極的梅拉倫人,這種瘋狂的計劃第一時間就遭遇各個部落的否定。原因非常簡單,一年前的遠征那些派軍參戰的部落,大部分嗎,沒有撈到什么好處,而前后損失的資金著實不好。
哈夫根又不會自掏腰包給手下發補貼,大戰若是撈不到錢,那還去干什么?
要和實力非常強大的梅拉倫人開戰,沒有充足準備就倉促出征,著實是愚蠢行為。一旦不能一舉擊垮梅拉倫人,北方的斯韋阿蘭各部落聯合起來發動反擊,誰會成為北方聯盟的首選目標呢?那些人不見得會優先攻擊實力最強的哈夫根的部族吧。
關于這件事,哥特蘭信使完全是把到處大捷的羅斯人當做梅拉倫人,不僅僅是幸存者自稱襲擊者就是梅拉倫人,還在于梅拉倫部族距離哥特蘭島很近。
實則,這就是阿里克所謂的計謀。
他故意打出“梅拉倫復仇者”的旗號,故意放過一些敵人,聲稱劫掠漁船就是給奧斯塔拉人報仇。
這個理由太合乎情理,丹麥人的確相信,然沒有哪么部族響應哈夫根的戰爭意圖。無奈之下,哈夫根派遣五條船,近二百名戰士,以盟主的身份支援哥特蘭人。
這些丹麥人進駐到了哥特蘭島的最北端,其使命就是當梅拉倫人登陸后,組建起丹麥-哥特蘭聯軍,抗擊敵人入侵。難道要去海上找尋打劫的梅拉倫人將其消滅?
海域真是太大了,主動搜尋,那還不如安定下來駐守穩妥。再說,二百名丹麥戰士,他們并非純粹的戰士,平日里本就是和哥特蘭人一樣是“種地為輔撈魚為主”的漁民,他們脫產以守衛哥特蘭人的家園,當然要天天去吃燕麥和大口的肉。
否則,丹麥人為何要為盟友打仗?
所以丹麥人的這些消極的舉動,絲毫沒有影響阿里克從勝利步入新的勝利。
南方的海域發生著有利于羅斯人的事,阿里克的聲望在戰爭中持續抬高,留里克完全不知曉這一點。
現實是,留里克建設與經營艾隆奧拉瓦堡卓有成效,他阿里克也不是吃干飯的。
那個一度埋葬了六十五名羅斯戰士的處于奧蘭群島的墓碑島,而今已經實際上的成了阿里克的“軍事基地”,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羅斯人的海盜窩點。它真的就實現了一開始建立定居點的戰略目的,羅斯船只真的基于這一基地,可以肆無忌憚的掃蕩南方的海域。反正梅拉倫漁民最遠也只到奧蘭群島捕魚,所以群島之南皆是敵人,大家可以肆意戰斗不必擔憂誤傷盟友!哦,即便誤傷了也無所謂,鍋反正都得由哥特蘭人背。
阿里克的劫掠持續著,恐怕只有大海封凍了,他的事業才會告一段落。
熱烈的陽光照耀峽灣,羅斯堡難得的處于生機盎然中。
看吧!山丘上的松樹是墨綠的,導致峽灣的海水也被映射成了墨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