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打工人當投資人的第一個不好就是:拿不住。
為什么會拿不住?
很簡單,他們還是不知道他們自己到底買的是個什么玩意兒……
如果他們知道,那么他們根本不懼怕市場的波動。
這個“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么玩意兒”的壞習慣,并不是只有看不懂財務的小白打工族有,那些會計專業畢業,有cpa、cicpa和acca證書的財務大v都有。
上雪以前幫一家公司做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自己是財務科班畢業,又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過,之后到這家上市公司當財務經理,直到最后的財務總監。
這個人從學財報,審計別人做的財報,再到企業親自做財報,做財報還做到上市,你說她看不懂財報那肯定是笑話。
她是個很厲害的財務總監,但卻不是一個好的投資ren。
因為她連自己投資公司的財務報表都不看,她跟我說:“懶得看了……”,這公司挺好的。
公司確實是好公司,但這姐妹兒在牛市的時候沖進去,想著好公司的業績增長肯定可以讓牛市高估的估值都消化掉。
道理確實是這樣,由于她入場價并不低,牛市末尾這姐妹兒又沒出來,跟上雪說她這是價值投資,做價值投資的她在股價下跌之后就開始各種買入,跟上雪說這是抄底單薄成本。
只可惜,她在還沒跌到半山腰的時候手里的現金就用光了。
于是,她就只能與低迷的股價干耗著,一耗就是三年,最后她實在受不了虧了30%出來了,其實她只要拿到第五年,即便那么高的成本都可以賺25%。
這姐妹兒不僅買股票還買基金,基金第一年賺了24%,她很爽,跟上雪推薦這只基金,上雪一看,前十大重倉股基本全都高估了,就沒買,還讓她不要再加倉了,第二年會跌,她不信,跟上雪說:都是好公司,我長期拿著,我要做巴菲特!
結果第二年虧了31%,她受不了了,她又割肉了,說這個波動太大了不適合她,上雪在想,你都要做巴菲特了,你還管什么波動啊?
殊不知這姐妹如果可以拿到第三年,基金又漲了將近70%。
大家不要笑,這姐妹的騷操作是大部分投資者都會犯的毛病。
因為她的打工人思維根深蒂固,所以她沒有辦法在一個正收益的基礎上接受一個負收益。
她以為的她自己其實根本不是她自己。
比如她自己覺得自己可以做巴菲特,可以買入一家公司長期持有,但事實證明她做不到,這就回到上雪之前說的:買之前你還是你自己,等你買入之后你就不是你自己了。
因為你其實根本沒有你想的那么了解自己,你也不了解你買的到底是個什么玩意兒,最可怕的是,你還以一個賺工資的想法去看待每年的投資收益,所以你的貪婪和恐懼會被上述這三個因子成倍放大。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端正態度,把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當作經營自己的事業,跟創始人一起經營一家公司,就是要有做生意的心態去投資股市,而不是以賺工資的思維去看待投資收益。
如果你買的行業是白酒,買的金額還非常大,你應該想著我的副業是打工,主業是經營酒莊生意的,因為這是一門生意,所以肯定有年景好的時候,也有年景不好的時候,因為這是我的生意,所以我要用盡全力去了解這個生意究竟是怎樣的商業模式,這個市場究竟多大,我的產品究竟好不好,我的管理層行不行,我的員工結構如何優化,你整天想著的都是這些事兒。
你要以想這些事兒的心態去看待你所購買的公司,把它當親兒子養,就像巴菲特對待可口可樂那樣,因為是親兒子,所以你可以忍受這個兒子今年成績不好,明年學習進步。
只有這樣,你才能正確看待“復利”這個馬后炮的指標,才能做到真正的在選定好公司后,長期持有,賺最大且手續費最低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