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渤相信他的話,“那你看中哪里了?恐怕早就有動作了吧?”
丁冬笑了,他豎了豎大拇指,“我嘛,花了120萬的首付,買了20套商住房,每套約20平方米……”
商住房?“你這是買來收租用的吧?”彭渤笑了,“那你準備怎么炒?”
溫州人炒房,在初始階段,手法也很原始,他們會先集中拿下幾個樓盤。然后,統一商量出個高價,報到當地的二手房市場掛牌,讓人們感覺到房價漲了。而在炒房團內部,又會訂立“同盟條約”,誰也不許低價出手,否則會被“清理門戶”。
本地人只見房價飆漲,不知內在玄機,時間一長,漸漸也認同了高價,便會在溫州人為他們抬高的價格跟前最終出手,這樣的巨大差價就流入溫州人的口袋。
象這樣的炒房團內有來自溫州的大量小炒家,通常以家族或同鄉集資參股的方式,參與到這場史無前例的炒房盛宴當中。
他們集中大筆資金,以口頭托付的形式委托給牽頭人,炒房委托人則見識不凡,不僅懂得觀察各個城市的城市規劃、政策風險、樓盤地段,還會特別考察當地的二手房市場,一旦看準,便會迅速出手。
丁冬,顯然就是這樣的委托人,身后站著的可能是上百家溫州企業。
炒房團所過之處,當地百姓也在恐慌性上漲中飛奔入場,并掀起了新一輪漲幅。這種互為因果的糾纏,讓人完全理不清其中的是非。
“這樣吧,我也要考察一下你們的實力,互相都先試試水,你肯定也踩過不少樓盤了,你認為哪里不錯?”
丁冬笑了,陽光照在這張胖臉上,油光發亮,“華東新府,我考察過,最理想……”
華東新府的房價,彭渤聽老李念叨過一嘴,好象在四千左右。
“彭先生,我的意思呢,我們確定幾個樓盤,你再搞個榜單,把我們要炒的樓盤統統排在前面,這樣價格就會更高。”丁冬笑得很愉快,好象已經看到更多的票子在朝他招手。
“那不止滬海,京城、杭州、南京……都可以這樣搞,是吧?”
“彭先生聰明。”丁冬笑得肚子一顫一顫的。“
“我同意啊,沒問題,不過,我也要先看一下你的操作。”
“沒問題的,”丁冬立馬說道,“溫州的房子,原來2000多一平,現在都讓我們炒到快到八千塊了。”
“溫州的事我不管,這里是滬海,你要讓我看到你的實力和能力。”彭渤拉開出租車的門,“你不用送我,我自己走,這樣,我給你一個月的時間,年前這一段時間,看房買房的人很多,如果這個樓盤你們炒起來,那我們再談下面的合作。”
“好的,好的。”丁冬不用彎腰就站在窗前,“那我們再聯系,哎一起吃飯……”
出租車一路遠去,彭渤從后視鏡里看看后面的丁冬,他還在世紀大道旁揮著手。
“阿拉是不是也要買一套20平米的商住房?”吳千語詢問彭渤。
彭渤笑了,“記得我說過嗎,做完這個項目,讓你們付得起房子的首付。”
“好的呀……”
“不過,我現在的目標改了,我們一起陪這個人玩一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