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抗外資影院,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起一個巨大的影院托拉斯。羅明佑以“真光”為基礎,開拓經營,擴大和建立了中央影戲院、天津皇宮、河北影戲院,進而以合并的方式將山西太原的戲院、東北沈陽電影院等也拉入其影院聯營隊伍中,將管理的影院聯營企業于1927年發展成華北電影公司。”
彭渤講得激情澎湃,
在此后短短兩年時間內,羅明佑管理的龐大影院企業,最盛時共有二十余家影院聯營,控制了北方五省的電影放映與發行。
彭渤講得激情澎湃,周怡和包不凡、陸雨森可就漸漸聽出味道來了,看來彭總是不滿足于東方之星只是一個演藝經紀公司,還要控制滬海的大銀幕?
“1929年,羅明佑來到滬海,拜訪已經在滬開辦滬海民新影片公司的黎民偉。此次南下他是想與黎民偉在滬海共同干一番大事業。
當時的滬海是中國電影文化和制作中心,全國的電影公司絕大多數集中在滬海。1930年,羅明佑與黎民偉商量決定將華北影片公司與大中華百合和民新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一家新的電影公司,公司簡稱“聯華影業公司”。”
聯華影業公司的崛起,吸引了大批國內優秀的電影人才的加盟。導演除了原來民新影片公司的卜萬蒼、侯曜、孫瑜外,還有朱石麟、費穆、蔡楚生、史東山等。
演員陣營更是強大:女演員有阮玲玉、林楚楚、王人美、徐來、殷明珠等,男演員有金焰、韓蘭根、殷秀岑、鄭君里、高占非、劉瓊等。
“這是滬海電影最好的時光,”彭渤看著眼前的舊址,“聯華是一個融教育、制作、發行、放映、宣傳等功能于一體的電影公司,在最短的時間內就后來居上,形成與滬海最有實力的“明星”、“天一”公司鼎足而立的新興勢力,處處顯露出與眾不同的豪氣。”
“可以說,聯華影業公司在20世紀30年代的滬海灘,演繹了一個中國早期國產電影黃金時代的神話。”
聽完,三個人都不作聲了,理想有了,可是路要一步一步走,影院的投資更是要燒錢,燒得比拍電影還要多,可是如果澎渤傳媒控制了銀幕的數量,那么從電影先期的宣傳,因為旗下有的是娛樂節目,再到后期的投資和藝人紀紀,再到電影在院線的播放,那電影產業的上下游就都掌握在澎渤傳媒手中了。
“不要忘了,我們還有榕樹下,將來,所有的好故事好劇本都要從我們的網站出。”彭渤想得更長遠。
“彭總,我明白了,可是,現在我們要面對的是滬影,還有與滬影合作的時代華納。”周怡這么精明的女人,她已了然彭渤的心思,“我們現在似乎不占天時……”
“但是我們占的是人和,占的是地利,”彭渤馬上說,“所以我決定從虎口搶食吃。”
“怎么個搶法?”包不凡是不甘寂寞的,這種有難度的事情,在他看來卻充滿樂趣。
“彭總,您考慮一下,”周怡很是擔心,“公司投資的第一部影片周漁的火車,我們取得的票房離不開院線的支持,現在與滬影的永華有矛盾,不利于公司以后的業務……”她說的是實情,那是澎渤傳媒投資的第一部影片,永華在滬海的院線給了排片上最可能的便利。
“如果我們的電影質量好,觀眾想看,影院會不想賺錢嗎?”彭渤不以為然,“再說,我們將來也會有自已的院線,自已的影院。”
“那現在我們要做什么?”包不凡不耐煩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讓他們結成聯盟,不讓時代華納覬覦中國的院線市場,不讓他們的第一家影城開業。”彭渤狠狠地一揮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