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種,為什么叫耕種,因為是兩個工序,耕是深耕,將表皮的土層扣到地下,為的是保墑松土。
種,才是將種子種到地里,老話講“三耕”,是指收了春小麥將根茬扣在地里一耕,秋天收了秋糧一耕,春天種糧食一耕。
除此之外,還要將雜草、灌木、作物根茬用釘耙攏在一起燒掉,這叫燒荒;將兩塊梯田之間的土棱鏟平,這叫修棱,為的是增加土壤養分;在田地邊上磊起一道低堰,順便將自己田地邊上的土棱上的雜草灌木鏟掉,這叫修堰。
不過,春季這種行為很容易造成大火就是了,王立一個沒注意,就出了事,那是四月末的事,王立注意力都在機場上,結果,一下子就把他驚呆了,那火大到了從山崖這邊,一股風就竄到了山崖那邊,根本就滅不掉,只能遠遠鏟出一個隔離帶。
為了這事,動用了兩個營的戰士,花了兩三個小時才撲滅,過火面積達到了七千多畝,事后找到了源頭,就是燒荒燒出來的事情。
但是,就算是出了事情,還得燒啊,不燒怎么辦?草木灰含有一定的硫,可以起到天然殺菌殺蟲的作用,畢竟,殺蟲劑和化肥被拿去造炮彈了,只能用這玩意了。
新十旅走了,剩下獨立團,王立感覺勞力明顯不夠用了,連種地的速度都慢了起來,盡管已經是上午種地下午訓練了,速度仍然有點慢。
除了糧食之外,還有蘿卜、南瓜、茄子、西紅柿(洋柿子)、架豆等高產蔬菜也在河邊上種上了,種菜要有水,要不然是養不活的,紅薯也是在河邊種著的。
紅薯這玩意澆得上水和澆不上水產量完全是兩個概念,雨水豐沛的年景紅薯產量高但是味道不好,如果干旱的年景產量低但是味道好,靠河種就是追求產量了。
畢竟紅薯折主糧只能三折一,變成粉條更是只能五折一,五斤紅薯才能出一斤粉,而且也無法與白面相比,只是比高粱面強一點,也僅僅是一點而已,甚至稍遜于玉米面。
南瓜也是這樣,也可以代糧食,而且產量很高,某些品種可以畝產上萬公斤,當然那是水、肥充足的情況下,也需要靠河流生長,而且需要長時間打理,比一般都作物更加難伺候。
三月份就已經開始在花盆里育了種的,等到了四月中旬才敢移栽在地里,沒有塑料薄膜的情況下,晝夜溫差太大,對于幼苗不是什么好事情。
南瓜缺點也明顯,不耐儲不說,水分含量又很大,用來熬稀飯倒是不錯,可以減少吃小米的數量,說不定還能增加那方面的能力,老一輩不是說嘛,紅薯飯南瓜粥,老婆一個孩子一堆。
在看到了河之后,王立本來還準備搞一把網箱養殖來著,只是受制于此時的生產耐腐蝕的繩子造價實在太貴只得作罷,改成了魚塘制,做桑基魚塘果基魚塘也是蠻好的。
夏糧快要收了,趕上往年又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這個時候,典賣田地、妻女甚至自己的都大有人在,而日軍也在這個時候頻繁的開始了掃蕩。
雖然王立這里是根據地腹地,一路上的永備工事也在逐步修建中,但是,依舊能從醫院那邊,常常聽到那里那里遭遇日軍掃蕩了,需要支援的消息。
最近趙主任的心情可以說是向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5月20日,榴彈炮就到了,但是看著這些小兩噸重的大炮,這位久經沙場的老革命眨了眨眼睛,犯了難。
對于這種高級武器,他是后墻根下尋摸—找不著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