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被扔到了選礦機里攪成了肉泥的、有被鐵鍬活活拍死的、還有被活埋的,眼都殺紅了,連八路軍驚嘆:“這幫老百姓真狠。”
之后不解氣的礦工們開始幫助八路軍破壞礦場,有熟悉情況的礦工幫助,一切都變得簡單了起來,礦工里有知道哪里是礦場的薄弱點的,有知道從哪引水的,有幫過日軍工程師修過機器的,還有修過鐵路的,畢竟是本礦的礦工,日本人干過什么,都瞞不過這些人。
這座煤礦里,戰利品多的真是不得了,在礦工的幫助下,把日軍庫存的槍支彈藥、電話機、各類機器、汽油、儲備的糧食等軍用物品全都搬了出來,拿得走的全部拿走,拿不走的就全部破壞掉,一直搬到8月24號都沒搬完。
最后,還是司令員下令:“陷在那里干什么?破襲任務就要完成了,現在就要立刻轉移,現在不是占領一兩個城鎮的時候。”
特別重的機器粉碎掉、鍋爐捅爛、房屋燒掉、煙囪推倒,戰士們又把煤炭堆在兵房、機房、礦井,對鐵路則是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切割機將其切成四五十斤的小段,枕木則堆積在一起。
8月24日,八路軍要撤了,礦工幾乎都是青壯,不是青壯也很難活下來,大部分人恨透了日本人,幾乎都愿意跟著八路軍去打日本人。
一把大火下去,霎時間這座侵染著中國人鮮血的煤礦騰起熊熊大火,不能燒掉的也引水灌進去,經過5個日夜的破襲,井陘礦區被完全破壞。
新礦被點燃、老礦被淹掉,廠礦和鐵路也被全部燒毀完全,光鐵路就被破壞了4000多根,日本人想要恢復生產至少需要7個月,后來日本統計損失的時候是這樣說的。
“至少半年以上不能出煤。”
“如連同停產在內的損失,再加上崗頭老礦的破壞損失合計最多一萬萬元左右。”
日軍華北方面軍則在1941年3月的一次回憶中承認:“去年8月,發生的匪襲井陘煤礦事故,給我國以重大沖擊。”
由此可見,井陘毀滅戰的的確確達到了日軍的軟肋,達到了他們的痛處,是一種付出代價最小,給敵人打擊最大的戰役。
晉察冀給總部的電報是這樣的:“我楊呈武中央縱隊香正太路井陘、娘子關段及井陘以北各據點之敵突然猛攻,現已取得初戰的勝利,連克乏驢嶺、北峪、滴度等據點,了,全殲守敵200余人。
乏驢嶺制地都段鐵路及鐵路橋梁、碉堡、電線等悉被我破壞,萬余民眾參加了破擊。中央縱隊另一部則完全占據了井陘煤礦,殲滅守敵百余人,解放礦工2300余人,全部機器全部炸毀;我右翼郭天明也已攻陷娘子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