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貴,代朕送送靖安侯。”
“遵旨!”
海大貴應了一聲,隨著帶著周羽離開了御書房。
出了御書房,海大貴不由一臉羨慕道:“侯爺,奴婢侍奉圣上多年,這還是第一次見圣上聊這么久,聊這么開心。”
周羽笑了笑道:“或許,正好是聊到了皇上感興趣的話題。”
“以后還請侯爺多多關照。”
“海公公言重,應該是本侯請海公公多多關照才是。”
“奴婢不敢……”
對于朝中絕大多數官員來說,海公公的地位非同一般,那可是御前太監,成天陪著皇帝的主。
所以,一眾官員那是拼命討好海公公,希望海公公能在皇上面前幫著美言幾句。
……
“什么?靖安侯剛剛才離開皇宮?”
“海公公親自送到宮門口?”
“他竟然與皇上聊了幾個時辰?到底聊了一些什么?”
周羽一離開皇宮,各路人馬便紛紛收到了密報,一個個倍感驚訝。
次日。
刑部一眾官員聚在一起商討。
他們商討的內容,正是由方培山代為書寫的替杜正義鳴冤的訴狀。
“尚書大人,這案子當年是由皇上御筆批示的,就算要重審那也得請示皇上吧?”
“唉,這案子真要重審,不知會掀起多大的風浪。”
“奇怪,方大人怎么突然管起這樁舊案來了?”
“聽說那杜玉娘本來已經死了,但靖安侯卻硬生生將她從鬼門關給拉了回來……”
“這些小道消息怎可信?”
“各位還真別不信,皇上何時與哪個臣子單獨聊幾個時辰?還陪著喝了不少酒?
靖安侯深夜離宮,而且還是海公公親自送出宮門,試問,朝中有幾人能有此待遇?”
“奇怪,靖安侯怎么會插手這樁舊案?難道真是為了他的學生?”
“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孫禮乃堂堂狀元,換作哪個先生都會面上有光……”
“各位不要扯遠了,這訴狀到底怎么辦?接還是不接?”
“不接恐怕也不行,依下官之見,先接下來但壓著不審,先觀望情況……”
最終,一眾人達成了一致意見,訴狀可以接,但暫不予審理,視后而定。
兩日后,早朝。
永和帝端坐在龍椅上,文武百官分站兩排。
海大貴依例喝了一聲:“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臣,有事啟奏!”
兵部尚書傅天仇走出隊列站到殿中。
“準奏!”
“啟稟皇上,最近邊關摩擦不斷,邊關一眾將士為防戰事擴大,本著息事寧人的心理盡量克制。
結果,那些個匈奴人、突厥人卻不知收斂,反倒是變本加厲。
昨日微臣收到戰報,一股突厥人不知從何處繞過關卡,長驅直入,沿途劫掠了十幾個村鎮。
所過之處,血流成河,殺我大乾子民一千多人,甚至連小孩子都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