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此話,永和帝不由龍顏大怒:“這些異族人著實可惡,朕……”
結果,沒等他講完,又有站了出來:“臣,有事啟奏。”
此人乃是禮部尚書曹不名,屬于頑固保守的主和派,只要一提到打仗的事,這家伙必定會跳出來反對。
永和帝自然知道曹不名想說什么,不由皺了皺眉道:“曹愛卿有何要事啟奏?”
“稟皇上,以臣之見,就傅大人剛才所說之事,我朝當及時派出使臣談判。
一來譴責對方的暴行,二來,雙方心平氣和坐下談談,商討一個和平共處的方案……”
一聽此話,傅天仇忍不住冷笑了一聲:“曹大人的意思是說,敵方殘暴殺害我朝無辜百姓,我們就只是譴責一下,然后再賠償對方一點銀子與糧食?”
“傅大人何出此言?老夫也是為了我朝百姓著想,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
如若我們沉不住氣,非要開戰的話,那將會讓更多的邊關將士,以及千千萬萬的百姓卷入戰爭,到時死的人將會更多。
老夫之所以主張求和,也是為了天下百姓著想,讓更大的百姓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
“曹大人,你這是……”
“夠了!”
永和帝沉下臉怒喝了一聲。
龍顏一怒,下方一眾臣子頓時安靜下來。
以前,永和帝正是被一幫主和的臣子牽著鼻子走,動不動就拿百姓說事,說什么一開戰,苦的還是天下百姓。
這樣的說辭固然也沒錯,畢竟一開戰就會消耗大量的庫銀與糧草,同時朝廷也會大量征兵源。
問題是,不開戰,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了?
割地、賠償、和親,用這樣的方式換來的只能是短暫的安寧,說是殺雞取卵也不為過。
結果就是己方越來越弱,對方越來越強。指不定哪天對方就大舉進犯,長驅直入,直搗京師。
到了那個時候,又有多少百姓能夠免于戰亂?
“諸位愛卿,你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我們退一步,敵人就要進一步。
當有一天敵人打到京城,甚至是打到這皇宮之外,朕想知道,你們中還有多少人心系天下百姓?
連自身都難保,又有什么資格說什么為了天下蒼生,讓百姓安居樂業?
打仗,固然會消耗大量的金錢與糧草,會死不少人。
但無論怎么樣,我們主動出擊,總好過敵人的鐵蹄踐踏我大乾的土地。
遙想當年,太祖皇帝御駕親征,在沙場上親手斬殺敵國多員大將,那是何等的威風?何等的豪邁?
那時候,周邊諸多小國一個個主動派出使者臣服,歲歲納貢。
怎么到了現在,卻反著來了?
區區一個彈丸小國,甚至一個部落也敢要挾我大乾朝?
他們一騷擾,我們就要去派人談和,就要給他們銀子、糧食,甚至女人?
這是大乾之恥,大乾之辱!”
“圣上息怒,其實微臣……”
“休得再說,朕意已決,誰要是再敢提出議和,朕就拿他當奸細處理!”
此話一出,一眾大臣不由面面相覷。
因為,他們從來沒見皇帝的態度像現在這樣強硬過。
“朕,一定要讓大乾朝重歸輝煌,要讓那些敢于進犯大乾朝的宵小,付出慘痛的代價!
殺我大乾子民一人,朕便殺他十人、百人、千人!”
天子一怒,風云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