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艙中,即使沒有目不能視,徐祁業光是依靠體感就能察覺到飛機出現的巨大姿態變化。
剛才機長一個猛帶桿,使得飛機速度狂降,以致于達到了失速的境地。可是,就算是飛機抖桿了,徐祁業還是決定先取出氧氣面罩,畢竟他已經快摸到氧氣面罩所在的位置了。而且,飛機失速也還沒有到絕境必死的地步,依舊是可以改回來的。
然而,機長無意識地一腳左蹬,直接打破了飛機最后的穩定,使得右側機翼大于左側機翼,而多余出來的升力為向心力,形成了小半徑的圓周盤旋下降運動。
飛機螺旋又叫失速尾旋,是兩側機翼失速程度不同導致的非常危險的飛機運動狀態。正常來說,像737這樣的客機由于本身的靜穩定性,是不會輕易進入失速尾旋這樣危險的境地的。可是一旦進入,那就是緊迫威脅的大事。
對于失速尾旋的改出,像上單翼,下反角的機型構造是比較容易改出來的。可是顯然737并不屬于這次布局,這就導致了737的失速尾旋改出能力并不強,或者說得更加明白一些,是有可能無法改出的。
不是說只要飛行員操作就能將飛機從任何狀態下修正回來,有些極端的飛機運動狀態是人力無法修回來的。
而且,只要飛機進入失速尾旋,那么隨著下降圈數的增加,盤旋的速度會越來越快。都不提能不能改出的可能性,光是如此巨大的速度所造成的強大載荷足以將整個機體結構摧毀。
徐祁業已經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只要盤旋圈數超過三圈,他能改出的幾率就小太多了。一旦進入深度螺旋,那么能不能改出來已經不是飛行員的技術所能決定的了。在整個民航歷史上,將客機從深度螺旋中改出來,并且安全落地的只有一個人。徐祁業可沒有膽量試試自己能不能成為第二個人。
可是,徐祁業同樣意識到自己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眩暈感了。這當然不是由于失速尾旋而轉暈的,而是嚴重缺氧引發的意識模糊。看起來,在接下來的數秒時間里,他再接觸不到新鮮的氧氣,就會陷入失去意識的境地中,到那時,飛機就是真正的無人控制了。
一邊是刻不容緩,急需改出的失速尾旋,另一邊是已經在暈倒邊緣的極度缺氧,這一刻,徐祁業的兩難境地更甚。
若是換作其他飛行員,這時候估摸著已經是六神無主了。可是,在如此重壓之下,徐祁業體內的潛力開始展現出來。
既然兩邊都是無法延后處理的迫切之事,那便是沒有選擇,或者說徐祁業不打算做選擇,他要兩手行動,一起搞定。
只見徐祁業原本準備抬起的右手瞬間更改了主意,重新抓住氧氣面罩。徐祁業的左手握住了駕駛盤,他要利用左手完成對失速尾旋的改出。
由于徐祁業本身是副駕駛,所以對于駕駛盤的操縱,右手才是慣用手,他自己也不是左撇子,因而在沒有特殊的訓練前提下,徐祁業使用左手控制駕駛盤其實是非常別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