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國此次領兵的主將是戴高,能力一般卻好大喜功。
若非出身皇室,戴高是沒辦法成為這50萬部隊主將的。
從三國聯軍與陳國的兵力對比來看,此次出征勝率極高,最適合皇室成員來混戰功了。
所以,在本次出征的戴國50萬部隊中,除了主將戴高之外,還有很多戴國皇室子弟混跡其中。
主將戴高自視甚高,認為陳國僅20萬兵力,絕不是自己50萬大軍的對手,即便陳國的主將是名氣極大的蕭銳。
在戴高看來,雙方兵力差距這么大,完全不用考慮什么策略,直接平推過去,就贏了。
蕭銳?
名氣大又如何?
兵力如此懸殊,你蕭銳再有本事,又能如何?
盡管戴高信心十足,在之前的戰場中卻打的非常保守。
這是戴國的既定策略,不做出頭鳥,先讓聯軍中的另外2個盟友與陳國消耗。
戴國只需要在最后的時刻享受勝利果實就好。
做出頭鳥?不存在的!
除非有絕對的把握,不然戴國是不會輕易發動總攻的。
沒辦法,在三國聯軍之中,戴國的國力是最弱的,在本次三國伐陳的戰場中,需要盡可能的保存自身實力。
以戴國的實力,如果部隊消耗過大的話,即便第一個打進陳國,得到的好處也未必劃算。
反而可能被陳國余孽視為眼中釘,麻煩不斷。
當然,若是能夠在低損的情況下,得到更多的好處,戴國也不會拒絕。
在戰場上,戴國每次都依靠兵力壓制陳國,完全不給陳國機會。
陳國投入1萬兵力,戴國就投入3萬!
陳國投入2萬兵力,戴國就投入6萬!
除非陳國全軍突擊,不然戴國總是以3倍兵力與陳國戰斗。
這讓陳國兵力打的非常難受,偏偏因為兵力劣勢,又不敢全面開戰。
而戴國這邊更是絲毫不急,意圖就是慢慢的消耗陳國兵力而已。
當戴高看到,蕭銳帶領2萬精銳部隊被自己的6萬部隊圍攻的時候,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從戰場的表現來看,蕭銳的能力確實強大,帶著區區2萬兵力居然和6萬部隊打的有來有回。
甚至慢慢的開始,將自己的部隊給反壓制了。
這大概是兩國交戰開始,陳國第一次取得場面上的優勢!
但是這又能如何呢?
蕭銳?不過如此爾!
匹夫之勇罷了!
戴高輕輕的揮了揮手,又有6萬部隊從戴國陣地殺出,沖入激戰正酣的戰場!
3倍不行,就6倍!
當12萬戴國部隊,將蕭銳帶領的2萬部隊圍住之后,留給蕭銳的選擇只有2個。
第一個選擇是想辦法突圍,可2萬精銳,必定死傷慘重。
第二個選擇就是請求支援,可這樣的話,最后大概率會演變成兩國的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