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聯軍與陳國進行的第三次談判足足持續了半個月的時間。
雙方的意向已經慢慢趨于統一,卻還是沒能達成一致,第三次談判破裂!
其實,在大方面上,雙方已經沒有太多分歧了。
比如,羌魯兩國歸還已經占領的陳國土地,比如戴國會割讓部分土地給陳國。
在這場拉鋸戰中,最終獲勝的無疑是陳國!
在蕭銳和蕭池不斷的騷擾破壞之下,羌魯兩國終于扛不住了,同意了陳國的提議。
至于叫羌魯兩國割讓土地,他們自然是不可能同意的,不過兩個國家也不是沒有辦法。
羌魯兩國一邊在談判桌上盡可能降低陳國的要求,一邊在私下里邊說服戴國,付出更多的代價!
沒錯,羌魯兩國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戴國替兩國來承受這場戰爭的代價!
至于兩國私底下承諾的保護,又能做到幾分,誰都不清楚。
經過這次戰爭,戴國國力大損,光靠自己已經無法在這嗜血的時代生存,只能寄托于盟友的幫助。
所以戴國也沒辦法,對于羌魯兩國的這個要求,只能接受。
戴國唯一的希望就是,羌魯兩國能夠遵守約定,在日后提供保護,讓自己得到慢慢喘息發展的時機。
只要不被滅,未來就還有希望!
因此,三國聯軍中唯一需要割讓土地的就只有戴國!
當然,若不是,陳國為了應付羌魯兩國,沒精力去對付戴國,戴國付出的代價會更多。
即便不被滅國,領土也會大面積被陳國占領。
所以,戴國之所以同意羌魯兩國的要求,也是怕陳國騰出手來收拾自己,到時候可就更難辦了。
畢竟,現在戰場上似乎是陳國占據上風了,不然羌魯兩國也不會顯得如此著急。
至于陳國這邊,看著羌魯兩國的圍剿部隊越來越多,也怕蕭銳或者蕭池出現問題,在談判的時候,也出現了松動。
也正是在4個國家都想盡快結束戰爭的情況下,第三次談判才會有如此之大的進展。
可即便如此,雙方依舊盡量爭取,唇槍舌戰了足足半個月,才在絕大部分問題上達成統一!
雖然還有一部分問題沒談攏,但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戰場沒有出現重大變化的話,等到第四次談判基本就會有結果了。
而就在這段時間里邊,羌魯兩國境內的戰斗出現了非常多的變化。
先是蕭池帶著部隊消失了,后是蕭銳帶著部隊消失了!
這樣的情況,讓4個國家都感到非常的擔憂。
羌魯兩國以為這是陳國的計謀,想要蓄力給自己來個大的破壞,以便在談判桌上拿到更多的話語權。
而戴國聽說蕭銳大軍在魯國失蹤之后,感到無比的害怕,怕蕭銳大軍已經轉移到了戴國境內,然后突然出現在自己的都城附近!
陳國也怕,因為身處敵國的關系,兩支部隊傳遞消息非常的不及時。
可即便如此,也會定期有消息返回,可這次不同,兩支部隊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傳回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