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被戴國割讓給陳國的2郡只是略有動蕩的話,那整個戴國這3年可是風起云涌。
戴國的地緣政治比陳國要差一些,一共有4個臨國,分別是陳國,魯國,羌國和許國。
曾經,戴國也是一個非常強盛的國家,只不過最近的2代君主更注重個人的享樂,而忽略了國家的發展。
在這片大陸上,國家的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而其他的國家并不會等你,看到你變得虛弱,反而會趁機咬你一口。
幾十年過去,經過幾次戰敗之后,戴國已經不再強盛,只能勉強自保而已。
陳國的崛起,更是給戴國帶來了無盡的困擾,就怕哪天被這個雄心勃勃的鄰居給吞掉。
好在,也正因為陳國的崛起,讓戴國與鄰居魯國和羌國結成了同盟,組成了三國聯軍。
這對于一心只求安逸的戴國皇室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因為,在結成同盟之后,三國聯軍就成為了北方最強大的勢力集團!
周邊的國家,再也不敢來挑釁戴國,讓戴國皇室好不開心!
之后,三國使團一致決定,要將陳國的氣焰給打壓下去,將這個正在崛起的國家徹底擊垮!
這非常符合戴國的利益,可偏偏在戰爭中,卻出現了意外。
穩操勝券的三國聯軍,不僅沒能打贏,還打輸了。
而三國聯軍中境地最慘的無疑就是戴國了,50萬部隊被擊潰,僅剩的部隊,只夠都城的防御。
戰爭結束后,戴國更是割讓了2個郡的土地給陳國。
正因為戴國實力的迅速削弱,讓戴國成為了周圍國家眼中的香餑餑,每個國家都想進來分一杯羹。
這樣的局面,直接將戴國給攪亂了,這3年的時間里邊,戴國別說恢復戰爭創傷了,連最基礎的平靜都沒有!
最先動手的是許國,在三國聯軍與陳國大戰的時候,許國就在旁邊看熱鬧。
對于許國來說,陳國的崛起當然也不是自己想看到的,而三國聯軍雖然是北方最強大的勢力,卻畢竟有3方勢力,各有小心思。
三國聯軍的組成,是因為陳國的威脅,一旦陳國這個威脅解除了,那三國聯軍距離解體也不遠了。
許國的想法是,利用三國聯軍將陳國的崛起根基給打掉,然后在陳國被滅國前,再出手攻擊戴國。
盡管許國表現出來的是自己已經被牽制住,但這完全是虛假的,若許國真想,還是能夠抽出兵力來幫助陳國的。
只待時機合適,許國就可以集結兵力,給戴國來一手狠的!
到時候,趁著戴國兵力空虛,許國可以撈到不少的好處。
而更重要的是,自己這么做,可以減輕陳國的壓力,獲得陳國的感激。
只要陳國生存下來,三國聯軍就很難通過這次戰場得到特別大的提升。
對于三國聯軍來說,將陳國打壓下去,解決自身的生存危機,是最重要的。
自己獲得好處,讓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雖然也非常重要,卻是排在第二位的。
許國的想法很多,自己可以從這場戰爭中得利,又能收獲陳國這個小弟。
即便陳國知道許國的情況,也只能認,不然陳國在三國聯軍的包圍下,是沒辦法生存的。
有類似想法的國家并不止許國一家,可戰爭最終的發展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戴國也太不禁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