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提出建議的這個人,就被高升貶斥去南平大都督府;負責教導赤水河沿岸莽莽叢林中的那些土族蠻夷了。而梁公則是宣布了一個大計劃,就是籍此匯集大河沿岸受災百姓,以興修水利為賑。
而其中一個被稱為驚天動地的重要項目,就是乘著大旱水淺的短暫窗口期,針對三門峽內橫阻的中流砥柱,所進行的開辟和清理工程。因此花費了極大的代價,前仆后繼損失了數百人才取得成效。
最終,首當其沖的大砥柱石,被冒險乘船攀附上去的匠人,圍繞靠近河底的根部,鑿開了一連串的孔穴;然后再埋入特制的藥粉灼燒,解體崩倒在河中;再用舟船拖曳大塊,不復為礁巖之患了。
而作為人鬼神三門的,則是先讓人攀爬至頂部平坦處,再就地鑿穴樹立支架。然后通過岸邊的懸空索吊,不斷將人員和器材送過去;然后在鑿穴填藥炸石和人工清理之下,一點點將其鏟地消平。
因此,在大河兩岸多處齊頭并進之下,雖然不免傷亡和意外頻發,但是工程進度還是頗為順利。很快將靠近南北兩岸的人門、鬼門,消除到了接近水線之下;而位于中間的神門,也被攔腰截斷。
但就在眼見功成圓滿之際,卻在不合時宜的夏雷震震當中,迎來了豪雨如注的汛期;因此,這項驚天之功的最后一步,還是因此留下了永世遺憾。因為此后歷代朝廷,再沒見過如此低的枯水期了。
但不管怎么樣,橫亙在黃河中上游,通往關中之地的險阻,還是因此被解決了大部分。在失去了大砥柱和人、鬼兩門的行船威脅之后,黃河水流因此變得寬緩了許多,四季大部分時候都可以通行。
但也因為僅剩半截的神門巨石存在,讓行經至此的黃河水道,依舊有些相對狹窄。因此在當下水位較低的季節,為了行船的安全計在上行的南航道上,只允許一艘五百料以上的大船緩慢通過。
而不久之前,還有一條上行的舟船,因為岸邊畜馬牽引的繩索突然斷裂,而導致失去平衡沖撞擱淺在岸邊。因此,再被清理和拖曳出來之前,其他已經抵達的船只就能在附近靠岸落錨耐心等待了。
盡管如此,在駁船落錨的下一刻,那些看起來綠野蒼蒼,有些田園牧歌意味的岸邊,也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許多,撐劃著舟艇的本地農人、鄉民,載這新鮮瓜菜和手工制品,似游魚般匯聚而來。
“新來的船客,行途顛簸辛苦了。可要來些冰鎮的漿水解乏”
“這兒本鄉新割的土蜜,化水包你甜到心眼兒。”
“賣水瓜了,水靈靈的大瓜,清甜又爽利”
“剛現出來的薯蕷和玉稷蜀,管飽又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