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波多斯,也是比利牛斯兵團長和行省守備長官。」光頭巨漢卻是依舊叉著雙手,而眼中流露出憐憫和譏嘲道:「就在數個月之前,圣王國境內就有大批人群逃亡,并帶來了求助的消息。」
「因為在圣王國境內,出現了大量異變和異類襲擊事件;所以位于波爾多的宮廷,已經以公國的名義下令,收縮和整備各的騎士團和駐軍,并放棄一些不重要的邊境地帶和難以駐守的偏僻山區。」
「所以,在執行命令的過程當中;整個山外地區的巴斯克人和其他土著族群的聚居區,都已經被行省官方徹底放棄了。他們甚至還派兵封鎖了道路,阻擋這些山區聚落和市鎮的主動遷徙和逃難。
」
聽到這里,羅德里高不由啞然,又生出幾分悲哀和無奈來;他當然知道作為比利牛斯山脈最古老的土著和山民后裔,巴斯克人與從羅馬人到法蘭克人、薩蘭森人,歷代外來征服者的漫長抗爭歷史。
更知道世人所唱誦的羅蘭之歌當中,巴斯克人的祖先在其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因此在建立神圣布列塔尼亞聯合王國之后,圣羅蘭雖然寬赦了其他的巴斯克族群,但也埋下嫌隙和隔閡的根源。
因此,在圣王國建立后的漫長歲月里,時叛時服卻難以徹底剿滅的巴斯克人,也成為了阿基坦公國領下的一塊心病和隱患。更何況他們在境外的西蘭王國還有大量同族,被稱為加斯科涅人的存在。
所以,圣王國發動的騎士道大軍,固然可以花費巨大代價,采取定點清除的方式,將比利牛斯群山之中,大部分巴斯克人據點和村寨拔除掉;但卻沒法長久維持,在這些艱苦險惡地方的鎮壓駐軍。
更阻擋不了成群越境的加斯科涅人,以雇傭軍的形式爭相加入到,比利牛斯山脈的沖突當中。要是其他地方就長期封鎖到底;但作為南北通道比利牛斯山區,對圣王國具有根本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一旦有所差池,就是作為圣王國的核心領土,北方的布列塔尼塔、阿基坦,與南方的加泰羅尼亞被攔腰隔斷的巨大危機。因此在第六次比利牛斯戰爭之后,圣王國與傷亡慘重的巴斯克人達成協議。
在被稱為《潘普洛納協議當中》,以有限的族群自治權和王室上層通婚為代價,讓大部分巴斯克人的村落,遷移到地勢相對平緩的山外和緩坡地區;巴斯克人也第一次擁有的一位名義上的共主。
然后,就是長時間的融合和文化影響;吸收部分上層子弟進入地方宮廷和參加圣王隊、騎士團;讓大多數巴斯克人逐漸放棄了對抗和反叛;與境外的加斯科涅人,自然而然的產生排斥和隔閡。
但是現在行省官方的作為,又再度撕裂了圣王國,一直遮掩起來的傷口和努力營造的假象,將多年包容共存/吸收改造的成果給毀于一旦。也許在那些公國激進派眼中,這就是一勞永逸的解決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