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覺得,有些事情,必須是有人去做的!只是這次剛好讓我遇上了,我又有這么一點能力,實在沒法置身事外。”江畋聞言對她笑了笑道:“你就不試著勸一勸,看看能讓我回心轉意么?”
“妾身,也只是一個隨波逐流的小女子。”令狐小慕卻宛然一笑:“多仰仗官長垂青之故,才得以走到如今的地步,見到如此異彩紛呈的世間種種。不然的話,妾身也逃不過受人豢養的籠中鳥。”
“因此,妾身也從來不覺得自己,在此事上的判斷上,會比您更加高明。但您既然已經有所的決意,妾身唯有竭力配合。不管將來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妾身相信官長,總能夠瞬息而至的不是?”
“不至于,不至于的。”江畋聞言擺擺手道:“其實事情沒有這么夸張,我只是要你繼續配合我,做出一些日常掩護的手段而已。因為,我接下來的行事,官面上的身份,已經排不上大用了。”
這時候,外間卻是再度傳來慊從長林順義的通報,一名手持特殊的信物,自稱是分屬淮南東道/揚州府的御史里行;希望求見江畋當面;并且提供相應感興趣的消息。江畋略作思索就答應了。
大唐御史三院之中,以臺院的侍御史最為清貴,人數最少,通常不過雙手之數;卻擁有風聞議事、直接彈劾宰輔的資格;而殿院的殿中侍御史,則是最有實權,掌管殿廷儀衛和糾察京城的百官。
但具體管轄范圍最為寬泛,在編人數最多的還是當屬察院;凡天下兩京十六府,三十六道,十幾個大小都護、都督府,以及通藩、鹽鐵、河工、漕輸、巡邊、觀軍等領域,都有專職的監察御史。
因此,在察院之內日常在冊的正任御史,就多達上百人;除此之外,還有數倍于此的御史里行。最初的御史里行皆非正官,也不規定員額;屬于其他的雜色官兼職,或是年輕新選之士見習的職位。
但是經過了泰興改新之后,御史里行就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職責和意義;就是作為各地監察御史的重要助力和補充,授予易服暗訪巡查地方,風物民情、官私情弊的權宜;因此,也被叫做采風使。
所以在江畋“巡江御史”的名下,理論上同樣也可以編派若干的御史里行;以為私下便宜行事。或是以職分內的管轄權,要求正在沿途所在地,進行詢查暗訪的御史里行,提供相應的報告和協力。
但這次,江畋還沒有主動召集,對方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